更新时间:11-17信息来源:中国链
西南大学博物馆,最早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图博科文物陈列室及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历史博物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原西南师大自然博物馆,现整合全校资源,新布展建设包含历史馆、民族馆、美术馆和自然馆在内的西南大学博物馆,位于西南大学鉴知楼,拟于2026年4月18日西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前正式开放。
为进一步凸显西南大学博物馆馆藏特色与文化育人功能,打造具有西南大学特色的博物馆识别形象和独特文化品牌,增强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的认同感,提升传播与教育效果,现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公开征集馆徽。
一、组织机构
西南大学博物馆
二、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校友及广大文化艺术设计爱好者、各大院校设计专业师生、专业设计机构。以个人、团体或公司名义参赛均可。
三、征集时间
征集时间: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24:00)止;
作品评选:2025年12月1日至10日;
获奖作品公布:2025年12月15日前。
四、活动奖项
入选奖(1名):10000元+荣誉证书;
入围奖(3名):1000元+荣誉证书;
特别说明:以上奖金为税前,由获奖者自行交纳税费,获奖者应在领取奖金的同时提供有效发票;以团体或公司参赛的,集体创作的获奖作品奖励金额不变,奖金将支付给相关团体或公司,由创作集体自行分配。
五、征集细则
(一)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包括:西南大学博物馆馆徽(标志)、西南大学博物馆名称的标准字体(中英文)、西南大学博物馆标准色、标志和标准字的组合;
2.设计作品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突出中国特色、文化自信;
3.作品应符合西南大学办学理念,符合西南大学博物馆特色,能涵盖博物馆所包含的历史馆、民族馆、美术馆、自然馆内核,突出博物馆作为文物、博物、艺术品收藏、保管、研究、展览、教育的特点;
4.创意独特,构图新颖、简洁、醒目,端庄大方,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寓意深刻、精准,充分反映西南大学博物馆特色及内涵;便于识别和传播;
5.作品设计较强通用性,能以不同比例尺寸清晰显示,便于放大缩小,适用于展览、宣传资料及衍生文创产品等载体的宣传,便于Ⅵ的深化设计和推广运用;也可以通过二次创作转化为工艺品,用于佩戴、摆设和旅游纪念等;
6.提交的设计作品必须是原创,且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或投稿,并应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内外组织已采用的馆徽标志,具有独特性。抄袭和生成式AI作品将视为无效,一经发现,取消作品参评资格。
(二) 作品提交
1.投稿作品应附有设计创意理念和设计说明,文字表述应严谨、规范、详尽,限500字以内;
2.投稿作品可以提交电子版或纸质版(以扫描件形式发送至邮箱)设计稿,包括中英文标准字体、标准色及相关衍生应用效果图;
3.基础设计及应用设计体现在一张设计稿中,也可多张。若提交多张设计稿,请合并为一个PDF文件或分别提交,并在邮件中注明;
4.投稿人不得在作品的任何部分显示其个人信息,否则视为无效;
5.电子稿提交需为JPG格式同时提交如AI、CDR、PSD等设计工程源文件,文件大小在100MB以内,图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以便于入选后凭设计原图领取奖金;
6.纸质稿设计图案规格统一为10cm*10cm,以A4纸绘制或打印,请填充颜色,并标明标准色;
7.电子稿统一发送指定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请注明“西南大学博物馆馆徽征集+姓名”。投稿人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电子邮件,来稿一律不退,请投稿人自留底稿(注:不得在设计电子稿中出现上述个人资料)。
(三)评选流程
1.征集:通过西南大学官网、西南大学官微(公众号)、西南大学档案馆 校史馆 博物馆网站、“西大鉴知”公众号等途径发布征集启事或公告;
2.评选:由西南大学博物馆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
3.公布:最终评选结果将通过西南大学网站和官微(公众号)等向社会公布。
六、相关说明
1.投稿作品应属于原创作品,投稿人保证其为设计作品的唯一投稿人或者权利人,如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等相关法律问题,由投稿人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主办单位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2.获奖作品,支付相应奖金后,归西南大学博物馆所有,并拥有该作品的全部权利,即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使用权、发布权,并有权对设计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和各种开发应用等,设计者仅享有署名权。获奖者不得自行使用或转让获奖作品给第三方使用;
3.凡投稿人均视为同意并遵守此规则的一切规定及要求,本次征集的解释权归西南大学博物馆所有。
七、联系方式
地 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博物馆
联系人:西南大学博物馆展陈宣教部
赵婧雯老师 电话:023-68250107(手机号1372326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