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湖南链
爱链湖南,链你所爱!

湖南多家医院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更新时间:05-19 信息来源:政协融媒


前不久,长沙市民李女士的母亲因病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姐妹4人信心满满准备轮流上阵照护73岁的母亲。但母亲做完手术当晚,姐妹们就败下阵来,“我们有心照顾母亲,但术后护理既专业又繁琐,外面请的护工,又怕没资质不靠谱。”

焦虑的一家人找到护士长求助,护士长为她们推荐了“免陪照护服务”。“母亲术后由护理团队全程接管,我们家属得到了休息,母亲也得到了更好的照护。”李女士一家松了一口气。

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社会难题,今年以来,湖南多家医院试点“免陪照护服务”,由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需要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

图片

今年初,省人民医院在全省试点“免陪照护”病房,采用“医生-护士-护理员”协作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24小时全周期护理。

民生考题

住院陪护成刚需

62岁的常德市民董先生患有支气管扩张,曾多次住院,因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伴又忙着照顾孙子,找护工成了一家人的刚需,但也踩过不少“坑”——因董先生术后需多次起夜,王姓护工临时坐地起价;因做月嫂工资更高,蒋姓护工便介绍一位零经验的护工给董先生,自己则提前离开了;刘姓护工之前一直在家带孙子,换床单、为病人洗漱都是临时学的,更别提专业照顾了。

董先生住院的这些遭遇并非个例。常德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中医医院后勤保障部负责人王琼在调研常德市陪护员情况时了解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和湘雅常德医院的2024年陪护人员中,有陪护公司管理的450人,无公司管理的“黑陪护”约300人;陪护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和工作经验,监管困难。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并非简单的生活照护,里面还有很多学问。”省人民医院康复三科护士长张娟介绍,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康复效果,还可能带来院感等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60.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22.2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住院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多。此外,在家庭人口规模缩小、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的影响下,如何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难题,不仅是老人和子女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一道必答的民生考题。

服务试点

填补患者照护缺口

5月13日,记者走进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发现,折叠床、陪护行李及家属悄然“退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接棒,为住院患者提供全程照护服务。

提起“免陪照护服务”,躺在床上的患者李先生连连竖起大拇指。因患慢阻肺,李先生每年都要在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两三次,每次都会选择无陪护病房。护理员不仅为他提供饮食起居及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料,还能辅助医生和护士进行陪检陪诊、用药提醒、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

李先生的家属也经历了从怀疑到尝试再到信任的转变。“这次住院,儿子把我送到医院,就回去忙工作了,有免陪照护,家人们很放心。”李先生笑着说。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者中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照护需求多。”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永恒介绍,医院从2010年开始尝试探索无陪护病房,“‘ 免陪照护’并非不让家属来陪护,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此,该院根据病人的需求划分等级,探索专属照护、共享照护和基础照护三种模式,无陪护病房还实行1名责任护士带领1名护理员组成1个责任制照护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专业照护。

图片

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员为患者拍背。政协融媒记者王宇轩摄

据了解,护理员的培训及考核,由医院护理部和第三方公司共同负责。记者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看到,每个无陪护病房门口都张贴着护理员每日工作流程,由护理部对护理员工作及公司管理等进行考核,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应绩效。

目前,长沙市第四医院已配备200多名专职持证护理人员,服务于除儿科外的其他所有病房。

2025年1月17日,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整合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新增“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基准价为140元/日,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在长沙的部省属医疗机构可上浮至154元/日。

《通知》还明确“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报销,患者或患者家属可自主选择由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也可选择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有了制度支持,不少医院也开始积极探索。今年1月,省人民医院在康复三科与骨科开展第一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免陪照护”的费用由患者个人全额支付。护理员的餐食由其自行解决,照护病人的数量根据病情及生活照护需求来定,一般为2名至5名患者,工作时间分为7:00-19:00和19:00-7:00两个时间段。截至目前,试点病房达13个,累计服务超3200余人次,照护满意度达98.6%。

在省人民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万欢看来,“免陪照护”通过专业的医疗护理员精准填补患者照护缺口,让医护人员从传统的非专业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和专业能力投入到病人精细化、专业化专科护理服务中。

图片

在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员(右)协助护士为患者做踝泵运动。政协融媒记者 王宇轩摄

探索创新

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

“免陪照护”若要实现顺利推广,人力资源是关键。多家医院和第三方公司表示,目前从事“免陪照护”的护理员部分由“收编”以往的“黑护工”而来。

56岁的刘美珍就是这样被“收编”为“正规军”的。从2015年开始,她便开始在多家医院的不同科室做临时护工,过着四处“打游击”的生活,哪里有单就暂时在哪里落脚,收入不稳定。

去年,刘美珍与湖南御乾后勤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参加培训后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证书。省人民医院开展“免陪照护”工作后,公司将其派至试点病区肝胆三科工作,成为一名专职医疗护理员。“每月有5000元的基本工资,干得多有提成,公司还提供住宿,每天定时上下班,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处流浪了。”她笑着说,如今也算有了“名分”和“归属”。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多家提供“免陪照护”的医院中,护理员多为初中以下学历的“50后”大龄女性,60岁以上的女性也不在少数。

年轻人不愿意入行,成了制约“免陪照护服务”大规模推广的因素之一。长沙市第四医院曾做过相关探索,2022年该院招聘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做护理员,但几个月后发现,这些年轻人对从事护理员工作不适应,工作积极性不高,最终选择继续提升学历当护士。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护理行业?省政协委员、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刘保湘认为,既要通过舆论引导和奖项评选,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也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与激励惩戒机制,让护理员参照技师职称序列进行晋级晋升。此外,还建议加大院校合作、院企合作力度,增设陪护专业,提升护理员的素质和能力,鼓励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