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农村新中产,黄金十年的开始?

更新时间:08-24信息来源:起风财经


  

又是一年即将返京,此次回乡给我的感触最大的就是——即使十八县小城,90后或95后的生活也已经开始和一线城市无缝对接!

印象中,小城市的消费和发展总是滞后于大城市几步,但这次发现,除开高精尖的行业,就消费上而言,一线城市有的家乡小县城已经全都有,一线城市没有的,小县城也有。

或许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或许由于邓公南巡后先富起来那批人的孩子成了消费主力,总之如果你想利用时间和信息差找商机已经不容易。但是不要沮丧,正如有的投资人所说的,农村新中产也是下一个方向。

一线城市有的,这里全都有

我的家乡是山东的一个小县城,支柱产业是某特种工业机械,产业已经发展了二十年,是全国知名的产品基地,目前富裕起来的农村人,绝大部分都跟这项产业有关。

近期曾看到一些赞美中国发展的文章感叹,以前最偏僻的乡村,现在也有了平整的水泥路,有了完善的网络和水电,超市里也不逊于大城市。就我对家乡的观察而言,这些只是表象。

确实,我们能看到每家每户都有汽车(这点比摇号的北京幸福太多),街头那些女孩精致的妆容和一线城市并无二致,也有了占卜茶、深夜食堂等网红小店,以及小米华为苹果体验店之类,甚至建了人工古镇和滑雪场。

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小县城与大城市也在同步前进。

首先说教育,类似于学而思这样的全能教育机构开始出现,我家附近的一家机构占据了一所新的商业综合体的整整一层二三十个房间。有个朋友花了一万二给即将中考的女儿买了100节一对一的课。每节课120的价格让我震惊,因为这里的小饭桌每月才四五百元。

而且我不能想象在小县城居然真的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买课——虽然这位朋友靠卖五金和倒腾二手车发了财。

想想也是,这位朋友是80后(没错小县城80后的孩子已经读初三了),80后在教育上舍得花钱了。

90后更舍得。县城90后的孩子都即将读小学了,90后们正在拼命地往城里搬,买学区房——县城也有了学区的概念,虽然仅有的那两三所学校差别并不大,但是即使只差一点也值得人们挤破头去抢。

发展教育的同时,人才却匮乏得像沙漠。直到现在,读过大学的本地人回来的也不多,现有培训机构的师资据称是某些中专生和少量大专生,以及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身份模糊的代课老师,还有本地的教师——小地方对于教师在外面兼职抓的并不太严。

这种师资情况下,能否教好另说,但是不往这里送还往哪里送呢?

不管怎样,小县城的教育绝对是个大商机。近两年县城人口暴涨,大量农村人在县城定居,粗略估计近三年人口涨了将近10倍。但像样的小学中学仍旧只有那两三所,富裕起来的农民急切渴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位亲戚表示,他一个远房姐姐是高材生,在天津打拼累了即将回乡,准备办辅导班,已经有很多人闻讯预约了。

再说下消费。小地方的90后和95后的消费思维与一线城市神同步,甚至比大城市的年轻人更敢花钱。刚结婚就在县城里有房有车的年轻人在父辈的溺爱下长大,他们70后的父辈挣来了钱,却没来的及教育孩子,这些年轻人婚后拿着几十万的彩礼钱消费力惊人。

早在三年前我就发现,微整形在县城女性中普及程度之高让人惊讶。现在想想,当时县城的消费已经在悄悄与一线城市接壤。

我家对面刚建成一个巨型商业综合体,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这里曾经是一个国有工厂,安静、寂寥地没落了二十年,眼看着厂子墙外的龙舌兰一年比一年粗壮荒芜。终于有一天,厂房被推土机抹平,某某购物广场出现,辐射周边十里八乡,再加上拥有充足的车位,所以生意爆火。

这个购物广场上新开了一家肯德基。其实六七年前县城中心地段曾开过一家肯德基,但两年后黄了。仅仅四五年后就换了世界,现在开的这家肯德基生意好的不得了。还有高档牛排店、自助餐店,消费水平都不比北京低多少,生意却能一直做下去。

但就这样,县城人仍不满足,大牌服装和化妆品仍然没有,许多年轻女性都跑去济南购物。

再说到汽车。跟五六年前相比,现在街头的豪车越来越多。再木讷的农村小伙子也有驾照在手。原本县城有两家驾校,现在纷纷开了分校,但学车还是得排队。

一线城市没有的,这里也有

相比一线城市,十八县小城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红利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喊着中国人口危机,连最能生孩子的山东人也生不动了。我不知道他们的数据从哪里来,只知道走在家乡街头,乌泱乌泱的全是孩子。每家两个起步,三个也正常,而且都20岁左右就生娃,一百年能生5代、10个娃,相比北京人30岁生一个娃,小县城人一百年能多生7个娃,所以说“生孩子要靠小镇青年”。

一个85后亲戚告诉我,他所在的小区有六七个同龄哥们一起住,周末孩子们都去一家玩,所以每次都是同时有十五六个小孩呆着,像幼儿园。

这些孩子们未来是不可能回农村老家的,未来的他们需要餐饮、教育、住房、娱乐,这些都需要小县城帮他们解决……

说到娱乐,这是县城人急需的东西。

当年县城人少时,人们的娱乐就是逛逛唯二的那两条街。现在虽然多了几个购物广场,但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人们不想只买东西,还希望有精神满足。

在我印象中一直艰难维生的新华书店,现在也装修一新,弄了一层LOFT茶吧和儿童图书专区、儿童VIP图书专区、玩具专区。令人意外的是,来看书的小孩虽然不少,但大家都自觉安安静静地看,没了印象中一些农村小孩子的疯劲。其实,出生前他们父母就在城里买了楼,他们已经是城市孩子了。

另外小城还陆续出现了采摘园、大型游乐场。

但这都是针对孩子的。成人呢?

电影是这两年席卷全国的全民娱乐,陆续成立的电影院更是激活了县城人压抑已久的娱乐细胞,看电影成了许多老家朋友并不奢侈的高频娱乐。大年初一时我想去看《流浪地球》,没想到那两三个影院不仅满员,价格比北京还贵。

离县城10公里的一个乡镇打造了一个花卉园,今年年底又建成了一个古镇和简易滑雪场,据说大年初一时,这个乡镇差点被踏平,10公里的路要开车一个多小时。

宠物市场也有了发展,做宠物生意的一位朋友说,县里有的富裕户给狗买狗粮要二十几块钱一斤,在县城实体店买不到,都去网上买,“给他爹吃的都没这么好。”这位朋友说,他还表示自己准备学兽医,因为给宠物治病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们还需要更好的医疗。县医院虽然大前年扩建了,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曾经非常冷清的县中医院、城关医院、各垂直系统和国企下属医院都变的门庭若市。此外,到70公里外的地级市就医的人越来越多,一位朋友说,去市医院生孩子要一万左右,但现在大家都去。

市里怎么样?最近我专门去县城附近的这所地级市转了一圈,相比十年前在这里读书时,现在的市里已经发展的我都快认不出了,豪华酒店、商业中心到处都是。

农村新中产,黄金时代的开始?

记得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90年代初抢着去美国的一对一线城市夫妻,在20年后在美国仍过着非常普通甚至艰难的生活,而20年后的中国已经迅猛崛起,光这对夫妻当年卖掉的房子就已价值千万,他们非常遗憾,却回不去了。

这有点类似于在北京呆久的一些所谓中产或白领。他们艰难地供着一套房子,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2018年底又面临互联网黄金十年的结束。与此同时,他们老家的一些人却在城镇化发展的浪潮中享受到了红利。

当然我所看到的只是山东的一个小县城,不同地域的发展是不同的。但在中国许多地方,存在着完全不同于北上深杭的发展和机遇,这些我们应该看到。

罗振宇曾说“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远超过自己感知力的共同体当中。这使得我们接近事实的真相,变得难上加难。”

都说2018年是黄金十年过去的一年,但是在有的地方,却是黄金年代开启的时候。

许多人认为拼多多和快手的兴起是消费降级,但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竹却说,相对于小城市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消费升级,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小城市的大妈们能买到更多又好又便宜的东西。

采访过的另一位知名投资人也说,农村新中产是他下一步关注的重要方向。

但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关注农村新中产的人还不是很多。也许因为农村新中产人群离高大上的投资人生活太遥远,也许因为这个群体太过分散不易抓住,但我们无法忽视。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9.58%,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

这些增加的城市人,就是农村新中产。

他们生下来就没吃过苦,他们的消费意识与大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生活在小城,假如将大城市的东西搬到这里来,许多他们将很愿意接受。

但农村新中产所在的小城市并非潜力无穷,制约这些小城市发展的是人才,缺少高校使得无论人才供给方、还是消费需求方都有天花板。

但是那要等很久以后了,现在才仅仅是机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