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知识付费还会迎来第二个春天吗

更新时间:12-17信息来源:教育/艺术



就在大家讨论知识付费即将凉凉的时候,喜马拉雅FM“123知识节”以4.35亿的消费总额给所有抱消极论调的人以一击。与此同时,还带动了蜻蜓FM、得到、壹心理、京东等多家知识付费类平台的参与。

不过在此之前,情况的确不容乐观。由于知识付费生产者盈余“续航”能力的不足以及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不成熟,使各知识付费平台产生了产品新鲜度递减、购买产品的打开率下降、复购率缩水等问题。再加之新世相“内容分销”等事件,内容下沉、生产者下沉、消费用户下沉,越来越多人开始唱衰知识付费。

数据是最有话语权的,就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规模为49.1亿,同比增长近三倍。未来三年,知识付费行业规模还将保持较高成长性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

此次知识节消费总额近2.2倍的增长也再一次证明,知识付费的热潮不但没有褪去,其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展现了它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价值的潜力。

错综复杂的基因

知识付费一直饱受争议,究其原因是源于它错综复杂的基因。

首先,它确有其内在逻辑的矛盾。

一方面,知识的厚重和平台碎片化的表达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有关于知识的古老的名言警句常告诉我们知识需要沉淀,需要积累,这样它才是有分量的。互联网的表达方式却不适合深度和纵深式的内容。因此,如何把深刻的知识转化为消费者接收的形式一直是知识付费创业者头疼的难题。

从知识狂欢节排名前三的课程《友邻优课:英语蜕变计划》《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夏说英语口语学院》中可以看出,知识付费的逻辑是把分散的知识信息进行聚合传递给消费者。这也就很好理解知识付费的两大特性——权威性和趣味性,而那些经典、有深度的内容依然没有办法脱离原书的精髓,拆分成段放在平台上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是消费逻辑中的悖论。批评知识付费的人常言“卖家贩卖的是焦虑,买家购买的是学习体验。”这种调侃有一定的道理。知识的消费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现有的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是知识的消费体验,消费者无法从中获得长久的收益。

但指责归指责,知识付费确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极具市场潜力。

美国互联网专家克莱·舍基在他专著《认知盈余》中提到: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基于这样的观点,知识付费平台致力于调动用户的“认知储备”,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盈余。 

从知识共享到知识付费,连接知识的供需双方,为知识经济和共享经济赋能。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知识付费反复被质疑,但是依然不断地吸引创客们踊跃地跳入它的红海市场。

商业模式探索的道阻且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识付费自身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探索之路。

虽然知识付费这两年才被热议,却早已不新鲜。

2010年之前是知识付费的导入期,以豆瓣、百度、知乎等UGC模式为代表的知识分享平台、社区,已经可以让用户借助在线平台免费获取知识信息服务。

2011年至2015年,小范围的知识付费交易开始萌芽。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罗振宇在逻辑思维尝试推出付费会员,咨询问答类APP在行腾空处世,这都酝酿着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

2016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初见雏形,罗振宇受到“在行”的启发,推出了APP“得到”。依托于“罗辑思维”的粉丝,得到一上线就取得很影响力,随后喜马拉雅FM、知乎等跟进,“分答”APP出现,整个知识付费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知识付费产品及平台频频涌现、快速迭代。

2017年到至今,随着社交电商的繁荣,干聊、荔枝微课等基于微信流量生态的平台迅速崛起。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内容趋平台化、垂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整个行业已经有百花齐放的景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出版业也借势而为,纷纷介入知识付费这一行业风口,并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比如湛庐文化搭建了湛庐阅读APP,打造了“庐客汇”知识分享社群。三联书店和青豆书坊也在垂直领域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也有不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移动教育服务平台,试水知识付费服务。传统出版社的加入,给知识付费的持续造血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最早单一的图文开始扩张到视频,音频,直播,从线上衍生到线下,从知识内容付费转向知识服务,从单纯的专栏付费开始扩张到问答、训练营等多种模式,知识付费的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在未来,不断迭代的内容+服务,将会培育更多的商业模式。

内容付费才是未来?

蜻蜓FM COO肖轶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知识付费已经凉凉,但内容付费将会持续发展。他认为大家并不会每天去为了交流而学习硬知识,更愿意为有趣和泛知识付费买单。

此论调似乎一下把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的兄弟之情划分得极其生分。

知识付费是什么?它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基数付费获取垂直领域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和经验等,从而达到认知提升、情感满足、阶级归属等目的的消费行为。

不可否认,内容付费不完全等于知识付费,咨询、信息、新闻都是内容,内容的边界可以很广。但知识付费必然是为有价值的内容买单。一切以教育为意义,以自我提升为终极指向的内容付费行为都可以是知识付费。无论这个价值是有趣的还是严肃的,是哲学、文学、历史这样的经典内容还是奇闻逸事的趣味内容,这包括了硬知识、泛知识和娱乐类内容在内的内容付费。

唱衰知识付费,叫好内容付费的人其实恰恰是强调了一个事实,即传统知识付费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知识的表达形式要软,这不仅仅是体现在互联网领域,而是整个教育领域都需要探索的命题。

知识和学习的严肃性是固有思维,人们本来就不应该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获取知识、实现自我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所以知识的表达形式可以更多元,对于传统出版行业,图书可以做的精美和有趣。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平台的展现力、内容的表现力也可以更多。

限定知识的边界固然否定了知识付费行业自有的造血能力。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为了让知识更好的传递。所以讨论知识付费依然是有价值的,这不仅是人对更高精神需求的追求,也是对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推广模式的美好夙愿。

文 | miss d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