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趋势变了,给企业家的五个忠告

更新时间:01-25信息来源: 周掌柜


我个人是发自内心尊敬和同情企业家的。尊敬是因为这帮人一般都为事业付出很多,有时候我都觉得没必要和不值得。同情是因为管理企业确实很苦,注定面对的结果就是失败,只不过是眼前还是以后的问题。这个奋斗的过程,你还得背着很多员工往前走。骨子里我认为这个社会应该更多交给企业家主导,反正我认识的各种人里企业家人品平均值是最高尚的。

回归正题,说说经济下行的正确姿势。这个提法有点自以为是哈,但是暂且这样表达大家更容易理解。话题很大,我们先铺垫一下对经济下行的理解。

其一,必然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可以持续高速发展30年甚至40年,包括日本、德国和美国,他们往往是以一次经济危机开启新周期,中国有一点特别,我们伟大的党主动的去了杠杆,看起来人为因素主导,但大逻辑周掌柜咨询的合伙人们认为本质还是经济周期问题;

其二,偶然性。对于政策性波动的困扰,也包括广泛存在于大家心里的争议,我们团队偏中性看法,不乐观也不悲观,是结构性影响,大方向还没有足够证据会出现逆转。这个不展开,总体来看,骑自行车左拐右拐都是为了向前走,想骑的快偏向哪边都不行,领导者也需要现实来教育;

其三,合理性。中国的内外部环境都不允许我们维持一个庞大而广泛的企业群体齐头并进长期高速发展,逻辑很简单,资源有限,用户和客户也有限,其他国家的企业界也需要吃饭,以前我们设想的各个层次都高歌猛进是不可能的。我们以前的生态也是内部制衡的,如果大型企业永远受到被颠覆的风险,他们就会投入大量创新资金去压制中小企业,从小企业的角度感受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是很正常的,自由市场竞争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小鱼被吃掉;

其四,趋势性。长期看,很有可能像欧美市场一样,各个行业的机会向巨头聚集,向超级品牌聚集,向垄断发展。很多事情都高度辩证。之前,咱们这个经济周期快速发展的动能是很明显的,说直白点就是人口扩张+放贷款,无论是买房子还是消费贷,和美国差不多都是靠透支未来繁荣眼前的。现在经济不好,也没有什么感觉冤枉的。

所以,经济下行更多可以理解为——不太容易赚钱了,有些人不太赚钱了,而不是谁都赚不到钱了。整体经济下行对所有行业都是有影响的,这个没有必要避讳去谈,但用商业周期的思维来看,建议企业家不能过于消极和否定环境。欧美之所以高峰衰落,也是因为坏的政策多于好的政策,也不完美。中国人去欧美大部分只能开餐馆和卖衣服,因为机会很少,中国也将不可避免的走上创业机会匮乏的挑战。但对比看,看空中国不可取。

在这个理解基础上,企业家需要考虑在未来5-10年的长期思维看,究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些方面,究竟做什么才是“高回报活动”——所谓高回报活动就是投入时间、资源更有效果,更能支持企业发展的领导力行为。这块我们大体有五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聚焦专业和投资专业。什么是专业呢?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你做的就是比别人好,别人怎么都不容易赶上你的业务,比如你祖传刀削面,就是那你的专业,别人再努力超越你不容易;另一个维度是你掌握最先进的流程,比如做面包,全世界最好的面包如何做的,你清楚,你做的面包就最专业。所以,聚焦专业最重要的就是审视自己,特别是自己不行的地方,专注于用你的金刚钻服务客户,你还有一把菜刀就先留着别用。而且经济越不好越要高度聚焦,这山望那山高在经济好的时候机会是时间窗口,那个时候抢占位置很重要,现在屁股在哪尽量别动。有一个科学原理这里面也分享一下,你看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来自于对微观世界的引爆,现代战争从来不用古代扔石头的方式,这是人类的进步,聚焦于激活微观能量。高度聚焦的背后也是拥有科学逻辑的对微观能量的激发,必然是更大的能量,所以要勇于聚焦(但注意专业前提)。

第二个建议是尽量做“懒蚂蚁”领导者。蚂蚁有两种,一种是懒蚂蚁爱指挥,不怎么干活;另一种是天天战斗力执行力超强的,但是一旦遇到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懒蚂蚁最可能成为英雄。因为他们天然具有指挥才能,并且脑子清醒,习惯于忙碌的蚂蚁往往路径依赖。人也是这样,之前企业家,特别是上升期的,特别想天天给自己和团队打鸡血,但是经济如果没有那么好。团队执行力还是需要的,领导力就要学习懒蚂蚁。别那么着急做决策,什么决策都是有利有弊的,都不是早做一天就多收益一天的可以先沉淀,之前沉淀一个月现在沉淀半年一年。做出来决策还是要拼执行力。企业家和普通人差别不大,孕育时间长的事执行的都彻底。就像暗恋女孩时间越长,追的越努力,成功概率会大一些。

第三个建议追求小切口实践不追求大格局复制。中国最成功的几家公司,我们或多或少都服务过,很钦佩他们的成功,但是对于广大企业家而言,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切看似正确的路径都是历史的产物,一个真理在任何场景的广泛使用都可能成为教条。而且所有事情都是联动的,比如说要学习做极致产品,那么极致产品背后是什么?需要理解用户,更需要有极致研发的支撑,研发的钱哪里来?源自高毛利的产品,高毛利的产品一定是极致产品吗?不见得。所以,如果你放大榜样的成功放自己身上,会成为教条,不容易找到方向。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是专业精神,几乎所有成功企业都是靠专业成功的,没有一个靠多元化投资,没有一个靠炒股,都是长期积累的辛苦钱,也是专业钱,美国100年资本市场发展更明显。并且他们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尊重常识。但是可以确认的就是对于全球化、抗周期运营、风险管控、员工激发、研发创新、领导力、战略革新,这些东西的基本原理还是需要向欧美日百年企业学习。

第四个建议是多投入时间和团队沟通。我们观察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强执行力文化,这种文化往往配合强管控,老板一般都不和员工沟通太多,甚至高管聊的也少,干就是了,要结果。但经济下行期间,市场变化快,你不去了解一线的多元声音,就没法精细化的调整,所以多和高管员工沟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你做精细化决策。另外,快速发展的企业往往掩盖很多问题,比如由于老板沟通框架带来的权力结构的问题,谁接近老板谁有权力,这个时候老板需要重新打破这个结构让组织重新焕发活力,避免进入信息茧房。还有一点比较务实,现在市场上人才价格是在降低,企业不得不做一些调整,怎么调整,调整哪些人?保留哪些人?都需要很好的沟通去实现。聊的少,带来的结果,就是相互猜,彼此不爽,这块是经济下行期间,企业家需要高度关注的;

第五点建议是投资抗周期的品牌建设。大道理不讲了,谁都知道品牌好卖货多,赚钱多。现在的时期更应该关注品牌,主要是解决生存保障问题,之前经济好比较着就买了,而经济不好大家还要面子,往往选择头部品牌的阶梯产品,你没有品牌力一定被淘汰。但方法上可能需要精细化运作,大手笔投广告,砸影响力肯定有问题,从awareness认知,到understanding理解,再到belief信任,和commitment共识,后两点更重要了。具体而言,以前随便写一篇传播稿就完成任务了,现在做的高逼格一点,以前参加100个展会,现在参加10个重要的,做的高端一点。而且以前喜欢吹牛拉高预期的企业,低调内敛一点,这些都很重要。品牌,在现在的时期,主要是保命和抗周期的,这个有限度的投资是必要的。

概括起来,就是用不幻想,小切口,专业化。换换档也挺好的。企业家的领导力角度,聚焦于“高回报活动”,那些长期有更大收益的活动也极其重要,从忙碌中解放出来其实不见得效率和效果会真正下降,这背后有一个心理调适的问题。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假设10年,10年后就算经济不好,资产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都下来,不是还有一波机会吗?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识,经不起时间检验的东西一定会有一个修正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企业就是经济周期,活过来会更强大。经济下行期间,一定需要多想,深刻的想,小切口,挑最重要的做到最专业。

希望今天的分享有价值。商业本质上差不多就是在需求、成本和交易之间折腾,经济不好成本是确定性下降的,需求可能有变化,交易就需要做调整。想明白了,主要就是换姿势的问题。

烈日后的黄昏同样有特别的美感,一起期待明天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