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华为 你可以选择全民奋战 | 给任正非的一封信

更新时间:05-29信息来源:知识自动化


本文由知识自动化(zhishipai)授权转载

尊敬的任总:

毫无疑问你是众多国人心中的偶像。奇怪的是,人们往往会期望心目中企业家英雄,带有一定的磨难色彩。华为和你本人所经历的种种非商业本身的意外枝节和科技上的震撼突破,从两个角度给国人留下了深刻而敬重的印象。华为就这样成为国民品牌。然而,过去一年尽管华为呈现了谨小慎微的姿态,美国日前依然签订了行政令,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来压制一个蓬勃活力的他国公司。

天下哗然。国民情绪,也被彻底地激发了。

可能你会比任何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华为事件”了,这是一个“中国事件”。它是一场科技战,中国的国家供应链安全,出现了重大的挑战。在当下,中国需要用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团结,来集中精力做好几件事。希望这其中,华为可以用它三十二年的科技智慧,起到更大的引导作用。

中国制造需要一种科技应激的行动战略。华为可以引导它。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Spuntik,在美国人的心理不啻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它打破了二战十多年后美国人对科技智慧所带来的胜利感、舒适和满足感。美国人迅速做出反应。三件事情成为划时代的标志。美国的教育改革被首当其冲地提到日程;而在第二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当今全世界最高效的科技创新机构——国家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它的使命就是永远不会在技术上被任何一方力量取代;第三年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Spuntik是美国科技史上一个转折点。而同样强度的转折点,则是44年之后的911事件了。对于中国科技发展史而言,这次美国总统限制令,就是一个Spuntik事件。它就像是一个突发性的强光,照的人会睁不开眼睛,但也深深地照亮了深厚之路。中国当下一直在谈论的新工科教育、新兴研发组织、国家创新体系,在面对当下突如其来的强光时刻,有了更大的迫切性和强制性。而华为在高科技的探索和突破,期望可以更好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

中国制造需要大工业体系的系统配合。军民融合体系、中小企业合力,都是国家力量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华为可以连接它。军民需要拧成一股绳。美国军方一直与半导体有着不解之缘。在7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是集成电路的主要用户,半导体17%的订单来自军方;而到了90年代国防部订单市场份额不足1%。它对技术的影响大幅度减弱,DARPA的电子技术团队也随后解散。然而随着后摩尔时代的来临,DARPA再次披挂上阵,启动了ERI电子复兴计划。去年率先响应美国商务部号召、参与对中兴制裁的软件CADENCE就是ERI的重要受资助者。同样,华为绝对不会陌生的EAD软件商Synopsys也是ERI的受益者。军民体系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阵地。如何拉动中小企业一起飞,则是另外一盘局面。对于像海思这种做芯片设计而言的企业,EDA电子自动设计软件至关重要,而且涉及大量知识产权,全是绕不开的坑。软件价格不高,但门槛却几乎是最高的。世界EDA三大巨头软件都是美国公司的根。从替代性方面看,太难了。Synopsys一年的开发费用是多少?将近30亿人民币!而且是积累数十年。华为一年研发费用太强了,1000亿!但如果这些巨额研发费用,到处分散到工具层面,那华为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像海思这样的公司,如果要分神去做这些工具层面的事情,势必会大大影响芯片设计的能力。芯片行业是世界上分工最精密的巨无霸产业。一家企业不能腹背受敌,全线作战。而国内的中小企业,目前虽然差距很大,需要很长的时间补上来,但都是骁勇善战,善于夹缝生存的野战军。如果合力打造战略伙伴关系,背水一战,或许也是一个开创性的局面。如何战略性并购、重组、吸收国内中小企业的供应商,做成一只老虎带动狼群模式,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制造需要一种大科学工程。跨学科、跨团队的融合,实现创造力的爆发。华为可以领导它。大科学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许多研究者合作完成。美国曼哈顿计划,就是投资25亿美元、动用10多万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大科学工程,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研制。新中国科技史上的大突破,两弹一星、九大装备都有过联合攻关的很好案例。而在当下,跨界的发展显得更加有必要。Ness教授在《创造力危机》一书中指出,一篇文章有100名作者署名变得很常见,2011年物理学领域,有44篇论文作者超过了3000人。这意味着多个研究者、多个场合、多个机构,都可以空前地动员起来,围绕着大科学工程而发展。曼哈顿计划发起人正是一批爱因斯坦之类的科学家。而华为的科研团队中,有数千名科学家,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正是带动大科学工程的时候。当前的大科学工程,是什么?大芯片计划!从芯片设计、材料、零部件到光刻设备,都需要做好极限受压的准备。大芯片,就是新的“两弹一星”。中国2018年半导体产品贸易逆差,达到了2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国计民生产业。大芯片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号召人和经验。华为是有这样的资历。

从去年3月22日美国开始宣布加税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强调,这不是贸易战。这是美国开辟的贸易战之外的第二个战场:特种兵作战。这是一个美国人肆意放冷箭,专门攻击中国科技头羊公司的战争。这是一场科技战。值得钦佩的是,你早已开始未雨绸缪地进行了极限准备。而如果要向前再看5-10年,我们需要国家机器的全面启动,就像特朗普毫不掩饰地那样,全力培育科技创造力的土壤。

是什么可以激发创造力?

国防、爱国主义、冒险精神、财富的追求,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因素。华为独具一格的股权设计架构,让华为近20万人都挣到了大钱,令全国人民眼红(但并不嫉妒)。这是一个合理财富刺激群体激发创造力的胜利。

而在当前,科技战悍然打响,从不会有人当真的“杀人十自伤八”的自杀性招法,已经出现了。这个时候,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行动,爱华为就是爱国家,保卫华为制造就是保卫中国产业链安全。海思的备胎转正、科技自立,数千地下水师浮出水面,的确感动了整个中国。尽管这对于大家情绪和士气都已经极具鼓舞,我们还需要全民合力的备战。这个时候,不能只是号召一起买国货,而是要做一次从供应链上根本改变的尝试。既然华为可以在科技和平时期用财富调动20万人的创在力,在大敌当头的时候同样可以用爱国主义调动数千万甚至数亿人的创造力。这需要一种精巧的机制设计,相信以任总和华为的智慧,足以完成这样的设计。

当年苏联人造卫星Spuntik放出的音乐声被美国人视为“催命乐章”,然而它开创了科技创新的一片大好局面。而当下的“行政令事件”再也不是华为一家的事情了,这个需要国家力量的全面响应。中国需要进入一个“科技大战略”。恐怕需要动用国之重器、国之重策才好办。华为可能也需要合适的方式,融入和引导国家供应链安全体系的建设。

当前是一个苦局,也是华为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局。相信任总已经看淡了这些苦难,自有紧张的应对之策。而这也是中国制造发展史上的一个意外而危险的节点,诸多急切之心、发展之力,可顺应之、引导之,或可为华为、为中国科技的突围崛起,留下一抹重重的痕记。

顺致

巨大敬意!

林雪萍

201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