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北大刘俏:货币政策并没有惠及到中小微企业 也没解决消费不振

更新时间:05-09信息来源:凤凰网财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全球经济与政策选择”为主题,邀请政商学企界嘉宾通过线上形式解析全球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巨大压力下,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有何前瞻性研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与凤凰连线时表示,此次疫情将对消费、中小微企业和就业三个领域产生重大冲击,首先消费已经变成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推手;关于中小微企业和就业的问题,统计局第一季度的公布的失业数据存在滞后性,里面可能有大量还未真正复工复产的农民工,同时很多企业虽然复工但没有复产,里面还存在很大的隐性失业风险。

刘俏表示,这次疫情不是一个因为经济或者金融体系的内生问题导致的危机,而是一个纯粹由自然灾难形成的外部因素对经济生活的重大冲击。

据悉,疫情爆发之后,货币政策力度较大。到目前为止,央行出台的中长期信贷相关的流动性的释放,基本达到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这3万亿基本都是基础货币,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如果乘数是5倍,即到目前为止整个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基本已达15万亿人民币。但整个实体经济感受仍不是特别明显。 “我认为这背后主要的原因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是特别通畅。这种情况下,央行释放的大量的流动性并没有惠及到中小微企业,没有解决消费不振的问题,同时对就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刘俏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此外,刘俏认为应当统筹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的资金,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探索一城一策的做法。针对基础市场主体环节,建议成立中小微企业的稳定基金,通过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直接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针对出口部门,通过财政政策拨出大概5000亿人民币的资金直接支持出口企业。同时,希望发放新基建专项债券,国家划拨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部分。

“我们应及时果断的出台力度更大、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个规模应该提高,而且时间点越快越好。”刘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