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01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提高重大疾病救治防控能力,湖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按照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明确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提出8个方面26项任务。
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加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规范面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防控专业能力等。实行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发挥各级疾控专家委员会作用,提升“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50%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推进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市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建设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持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不少于6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400个市级、5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十四五”期间,我省50%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在提升市级、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上,实现县级医院ICU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创伤等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建设5G智慧化急救体系。
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进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到“十四五”末,实现县级公立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全覆盖,其中35%达到三级水平。
推广“智慧诊疗、上下联通,智慧药房、医药联合,智慧管理、政策联动”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
实现死亡病例质控全覆盖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执行公立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现死亡病例质控全覆盖。
健全省、市、县短缺药品监测处置体系,强化短缺药品会商联动机制。
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妇幼健康、老年健康服务等。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 资料图片)
建设“安宁疗护试点省”
“十四五”期间,设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比例保持90%以上。建设“安宁疗护试点省”,“十四五”期间,市州至少建成1个安宁疗护示范病房,县市区至少1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推进医养结合,全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率保持100%,鼓励发展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
每年选拔10名医学学科领军人才、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学科青年骨干人才。
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行动。加大全科、儿科、重症医学、呼吸、精神科、传染病、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托育照顾、产科、临床药学、公共卫生、中医药、临床营养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打造全省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
加强科研体系与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建设高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打造全省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支持三级公立医院成为高校附属医院,加快创新型医院建设,三甲医院每年科研经费投入不低于本单位年度业务总收入的1%。
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围绕临床重大、难治、罕见疾病,湖湘中医药优势特色病种以及湖湘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等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进行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等收费政策。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加大医保对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