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湖南链
爱链湖南,链你所爱!

留湘来湘2万个岗位"职"等你 湖南多举措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更新时间:04-02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曾鹤群 实习生 邬丽)2022年,湖南普通高校毕业生48万人,较上年增长5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眼下正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而受到本轮疫情的影响,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湖南将采取哪些措施全力保障学生就业?今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人社厅。

留湘来湘2万个岗位“职”等你

当前,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举办“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三高四新”湖南省促进 2022届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就业系列公益服务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活动将持续到2022年6月,包括2022届湖南省应届毕业生网络交流会、省外高校学子来湘企业行、湖南百强及优势产业链企业校园巡回双选会、湖湘名企省外名校行等四大主题活动。其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省内省外“齐上阵”,拓展活动覆盖范围,更有就业创业系列培训。

目前,2022届湖南省应届毕业生网络交流会已在湖南人才网(www.hnrcsc.com)上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远大集团、步步高集团、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山河智能、五矿二十三冶、中铁五新等200家省内优质知名企业提供2万多个岗位。

活动还将继续征集邀请300多家湖南百强知名企业、上市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提供最优质岗位;校园巡回双选会覆盖省内18所高校;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湖湘名企省外名校行;号召100名省外高校学子参加湘企行。

建立特护期促就业工作机制

3月22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视频调度会,明确要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特护期促就业工作机制。

目前,湖南各高校已建立促就业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行政要专题研究,实行“责任包干制”,创新推动供需对接,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参加“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持续拓展就业市场,及时发布、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积极举办线上招聘活动,确保各校每周至少举办一场校级线上招聘活动、每天至少举办一场院系级线上招聘活动。同时,深入开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全面摸清毕业生就业状态和就业意愿,多形式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合理引导预期,疏导就业焦虑情绪,重点关注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群体毕业生就业。

接下来,湖南省教育厅开展“就创业公益直播课”、“书记校长话就业”访谈、“企业线上开放日”活动、免费开放线上就创业指导课程、开通线上“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渠道、征集就业创业指导短视频、遴选扶持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优秀项目等重点工作,持续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提供精准指导,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助力2022届毕业生尽早就业、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多举措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省人社厅明确,全省就业服务系统从3月至6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五进五促”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内容包括:人社政策进校园,广泛宣传促落实;招聘服务进校园,供需对接促匹配;职业指导进校园,专业辅导促启航;创业服务进校园,五创联动促创业;困难帮扶进校园,优先服务促稳定。

活动期间,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积极挖掘岗位信息,动态归集发布岗位信息清单,及时提供给相关高校。加大岗位信息发布力度,利用“湘就业”、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等各类平台,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统筹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

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测评、生涯规划、职场适应、职场导航、就业训练营等服务,合理引导预 期,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加强“职业指导云课堂”“云诊室”推广宣传,增加职业体验活动,引导毕业生进园区、进企业、进市场,提升职业认知。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将大力推进“创响三湘”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提供后续服务。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吸纳高校毕业生为创业主体的项目和团队,提供孵化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中国创翼”湖南省选拔赛,为其提供展示平台。

针对困难毕业生,对零就业家庭、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残疾等毕业生,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运用专门指导、专场招聘、优先推荐等多种措施,支持困难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值得关注的是,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启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2022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为青年提供充足见习机会。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目前,我省正在同步抓紧募集就业见习岗位和基层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