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湖南链
爱链湖南,链你所爱!

湖南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今年将布设北斗实时监测

更新时间:02-16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完成12座基准站新增雷达卫星信号角反射器与地标布设;对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北斗实时监测……记者今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切实做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及应用工作,湖南印发了《推进北斗应用,精准服务三湘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要求到2024年底前,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时空基准不断优化、应用服务深度拓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等目标。

(2021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资料图片)

(2021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资料图片)

根据规划,湖南将新建一批地面基准站,落地搬迁一批楼顶站,融合一批社会投资建设的基准站,优化全省站点空间布局。2022年,完成12座基准站新增雷达卫星信号角反射器与地标布设工作;2023年,通过在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不稳定区域的22座基准站架设广播电台设备;2024年,新建地面站、改造楼顶站不少于70座,用于提供测绘基准服务的核心站规模达160座以上,平均站间距缩短至约35km。融合其他行业和社会投资建设基准站不少于60座,用于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基准站规模达220座以上,平均站间距缩短至约30km。

提升北斗实时定位精度。2022年,实现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海南、贵州和新疆COR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准统一与服务互联互通,定位精度领先全国水平。

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监督实施。2024年,实现对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红线区域,开展基于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智能界碑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应用不少于3项。

助力耕地保护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北斗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测绘服务保障作用。采用“北斗+智能手机”的分米级定位技术,为“田长制”工作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

推动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结合。2022年,有针对性选取一批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设备,对隐患点三维位移信息进行实时监测;2023年,深化拓展地面沉降监测应用,针对重点区域开展规模化应用;2024年,拓展短报文通信应用,为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灾情上报提供常态化技术服务。

拓展新兴领域应用服务示范。2022年,重点拓展智慧水运、形变监测等领域应用示范,在船舶监管调度、智能浮标、大坝/桥梁监测方面建立典型应用不少于2项;2023年,重点拓展气象监测、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示范,在对流/电离层探测、农机管理、自动化播种/收割建立典型应用不少于2项;2024年,重点在智能驾驶、智慧电网等领域建立典型应用不少于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