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6-26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洋银 图/视频 顾荣 剪辑 刘品贝
6月30日前,长沙各新冠疫苗接种点全天候接种第二剂次疫苗。截至6月24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61.86万剂次。
按照国家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长沙6月30日前需完成40%常住人口第二剂次的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接种进入冲刺阶段。
6月23日、24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开福区湘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访接种站点二剂次疫苗接种情况,真实还原医务工作者工作常态,记录特殊时期的点滴瞬间。
延长接种时间,方便上班族
6月23日傍晚7时,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三楼接种大厅内仍人头攒动,不少市民在完成接种后留观等待。
“白天需要学习备考,听说社区卫生服务站晚上还可以接种疫苗,便吃完饭赶来,刚刚好。”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四学生蔡金晏,和同学3人结伴而来,“看到未来的前辈们每天这么辛苦,态度温和细致,挺佩服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每日数以千人的接种市民,医务工作者太不容易。”
6月24日清晨7点,卫生服务中心早早排起了70余人的长队,一直延续到了大门口处。“刚送完小孩去幼儿园,就过来打针。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抓紧早上的时间,把第二针打了。”附近居民李女士感慨道,延长接种时间,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方便了广大上班族,“尤其是我们这种身兼数职的上班宝妈,不用专门请假来打针。早上虽然人多点,但凉快。接种秩序也好,不着急。”
热心邻居为小区老人引领接种
“在沈哥带领下,从开始排队到接种完成,只用了六七分钟。”接种点,前来接种的居民保持一米间隔,出示健康码,完成健康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后就可以等待接种,现场秩序井然。
刚完成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家住华盛新外滩小区的他特别感激小区热心人--沈更生,6月以来,多次陪同带领邻居前来接种疫苗,成了卫生服务站的“熟客”。
57岁的沈更生退休后担任小区业委会代表,也是小区公益组织发起人。“有些邻居找不到接种点,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激动血压就上来了,打不了针。孩子们平时上班没时间陪同,我就抽空带他们过来,举手之劳。”沈更生说,最初小区居民对接种新冠疫苗并不重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集中宣讲,志愿者做工作及医务人员驻点集中接种后,现在居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目前,所在小区新冠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80%。
朝七晚九,日均接种上千人
“每天7点到岗,晚上打完针后,接种市民还要留观,一般要到8点多,甚至9点才能下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侯佳妮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自从6月份开始准备续针接种工作以来,站点40多名同事开始连轴转,尤其是近几日每日需接待上千名市民接种,更是忙得脚不着地。
侯佳妮介绍,目前服务中心二剂次新冠疫苗续针接种量已超过1万人,月底要完成辖区40%人群的接种量,“每天早上8点开始接种,晚上8点结束,算上准备工作及留观等,医务工作者日平均工作时间达到14小时。”
24日晚7点40分,药剂科科长刘晖正在帮前来接种续针的市民测量血压,做健康评估。天气炎热,工位旁的盒饭却毫无热气,她笑了笑,“习惯了,做完最后几个再吃。错过了食堂的伙食,就随便点了个盒饭,还是没赶上口热的。”
刘晖说,忙起来同事们不但吃饭不规律,水更是喝得少,“尽量少上厕所,虽然跑个来回也花不了几分钟,可排队接种的市民看到工位上没人,容易着急。”为了减少市民在外等待的时间,医务人员都尽量少喝水,用最简洁的语言沟通。
“你可能觉得举个针管能有多累,保持一个动作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胳膊又酸又沉,回家都抬不起来。医疗垃圾每天都是好几箱,保洁阿姨们也够累的。”侯佳妮提醒说,近段时间天气炎热,前来接种的市民可选择错峰前往,接种前确保达到接种第二剂次要求,避免白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市各个区县接种时间并非完全相同,市民若需前往接种,可提前通过对应区县卫健局微信公众号预约,或电话咨询。
第二针比第一针痛?没有科学依据!
第二剂次接种进入冲刺阶段,还没来得及打第一针怎么办?听说打第二针比第一针痛,有不良反应吗?针对市民对接种新冠疫苗的疑虑,长沙市疾控专家免疫规划科科员罗美玲做出相关解读。
疫苗建议接种间隔时间内,越早接种,越早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对于需要多次接种的疫苗,如果仅接种一剂次,达不到免疫效果。只有尽快完成2剂次接种,才能对个体达到充分的免疫保护。目前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的政策没有变化,预计7月1日后将继续开展第一剂次疫苗免费接种工作,请暂未接种第一剂次的人员无需担忧。
接种第一剂疫苗后,人体短时间内会产生抗体,但抗体水平偏低,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较短。由于有了首剂免疫记忆的存在,当再次接种,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应答会比首次强烈很多,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所有剂次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全程免疫能够对个体达到充分的保护,是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的基础。建议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尽早完成全程接种,以尽快获得充分的免疫保护。
“从医学原理上来讲,‘打第二针比第一针疼’没有科学依据,属于个体差异,受医护人员的接种手法、接种人的状态、疫苗厂家及批次不同等因素影响。”罗美玲称,就接种人的状态而言,如果其近期状态不佳,如情绪低落、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即便在接种疼痛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接种人的疼痛敏感度更高,就会感觉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