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4-09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本报长沙讯 4 月 9 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揭榜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胡章谋、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树言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介绍了 " 十三五 " 以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总体情况和本次重大项目揭榜工作有关情况。
" 十三五 " 期间,省自科基金项目资金规模大幅增长,2020 年达到 2.4 亿元,是 2015 年的 9 倍,年均增长超过 40%;项目资助数量从 2015 年的 670 项增加到 2020 年的 2456 项,增长近 4 倍。深入推进 " 科技 +""+ 科技 " 行动,创新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联合资助模式,与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等 6 个市人民政府建立了省市联合基金,与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分别建立了科教、科卫和科药联合基金,每年引导有关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部门投入 2000 多万元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朱皖介绍,历时一年半,省科技厅组织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开展 10 余次咨询论证,凝练形成了 8 个榜单,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 2021 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榜。
本次启动的重大项目揭榜,主要围绕解决湖南省面临的一些重大民生问题,以及为新兴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强调目标和问题导向。
此次发榜的 8 个项目选题,分为重大民生类和前沿科学类两部分。其中,选题 1-4 是重大民生类,5-8 是前沿科学类。据悉,湖南省是全国首个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揭榜的省份。
本次揭榜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鼓励产、学、研、用组成联合体揭榜。揭榜方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能够为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本次揭榜按照 " 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 的原则,择优立项,进行奖榜资助。资助额度每项最高可达到 1000 万元,具体根据揭榜方申请以及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资助经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分年度拨付,当年拨付 40%,中期评估通过后第二年拨付 30%,第三年再拨付 30%。项目实施成效好且需持续研究的可以滚动支持资助;效果不好的,终止实施并按规定追回相关财政资金。项目实施从 2021 年 7 月起,周期一般为 3 年,必要时可延长至 5 年。
项目具体内容:
选题 1" 湖南优势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以我省优势作物水稻、蔬菜、油菜、油茶、茶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优异等位基因变异,解析调控作物性状的分子网络,加快优异种质设计与创新。
选题 2" 重金属多介质传输源头阻断与精准修复机理 ",以选矿尾砂、冶炼废渣、污泥等土壤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典型固废中有毒有价组分富集、转化、分离机制,厘清土壤重金属和水体磷素多介质传输规律与驱动机制,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绿色精准修复与治理机制。
选题 3" 重大疾病的分子病因与精准医疗应用基础研究 ",以心血管病、糖尿病、口腔癌等为代表的我省高发重大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学基础,鉴定新生物标志物或靶标,研发新的预防和诊疗技术。
选题 4"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及其衍生灾害多源卫星遥感模型研究 ",以国产遥感数据为主体,突破中小尺度对流初生的智能判识方法和强对流云团发展移动的自动跟踪及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衍生灾害进行遥感监测技术,建立有关模型及原型算法。
选题 5" 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智能装备和无人系统优势产业升级需求,利用超大规模并行计算平台和算力资源,开展新型智能传感、数据融合、智能认知的理论探索与关键技术研究。
选题 6"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研究 ",面向深海矿产资源 " 高效、安全、绿色 " 开发的需求,根据深海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研究不同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工艺基础理论,建立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系统性的基础研究试验平台。
选题 7" 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开展精密 / 超精密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方法、制造过程监测方法与稳定安全控制策略、工业互联网的监测诊断和管理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技术创新研究。
选题 8" 基于电子信息、储能和硬质合金的高性能材料研究 ",面向电子信息、储能和硬质合金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的需求,研究微 LED 芯片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高稳定性储能、氢能器件关键材料和高稳定性催化剂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探明切削刀具等硬质合金材料中界面、晶体生长、应力等协同设计与调控、界面缺陷形成机理等。
潇湘晨报记者 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