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04 信息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手机相当于一个移动‘网吧’,孩子们对黄赌毒内容没有甄别能力,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孩子们自控能力差,一打游戏就上瘾,有的躲在宿舍的被窝里能通宵打游戏”
“不会做的题就网上搜答案,不求甚解只抄一遍就交差了”
……
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
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
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求的,
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
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
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一出,
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社交网络热搜榜单。
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
表示支持。
网友们认为,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课堂,
会影响学习。
在他们看来,青少年自制力较差,
随身携带手机,
很容易放纵自己,
沉迷于网络游戏,
所以要通过外部环境来进行约束。
另外,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容易对视力、颈椎等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也有个别网友表示担心。
他们认为,
当前,手机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
同时还承载了很多生活功能,
如购物、乘公交,
特别是疫情期间需要扫健康码出行。
他们希望,
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加强手机管理,
不搞“一刀切”。
网上讨论得热烈,
线下也交流得频繁。
湘伴君就此事
专门采访了《通知》涉及到的关键对象:
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
听听他们怎么说 ☟☟☟
教育部门
曾四清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对他们的视力、颈椎、腰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更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
张兴
长沙市稻田中学副校长
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目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机械的“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才行。
罗中华
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校长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前不少家长对学校这一规定不理解,有的偷偷给孩子买了好几部手机,有的一听说孩子手机被收了就立即打电话来要求归还。国家有了政策,再跟家长沟通就更容易了。
刘兴文
江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
教育部出台这个规定后,对于手机管理从学校层面的规定上升了国家规定,更有规可依。同时,学校安装了5台可视性亲情电话,随时可以让孩子与家长视频交流,增强亲子的温情感。
家长
陈力
学生家长
这个确实要禁止,手机很容易让孩子分心。
丁翠香
学生家长
这个规定是及时雨。我孩子读初二,在校寄宿。他正处青春期,我们不让他带手机去学校他很反感。现在好了,国家帮我们管孩子了。
学生
刘铭川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初二学生
我没有智能手机,平时跟父母联系都是用一部只能打电话的“老人”手机。
赵某
高一学生
我还挺喜欢玩手机游戏的,有时候控制不住就会玩很久,晚上玩游戏玩到很迟才睡觉,第二天又很懊悔。不过有了这个规定,我觉得我能戒掉这个“瘾”。
《通知》的出台,
旨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而《通知》的具体落地实施,
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
在湘伴君看来,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
将《通知》执行到位,
才能让中小学生
既不因为手机问题
影响学习,
又不因为手机问题
影响日常生活。
如上面
江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所做的,
在禁止带手机的同时
安装可视性亲情电话,
随时让孩子与家长视频交流
增强亲子的温情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学生永远是社会最关注的的群体,
与他们有关的一切
始终牵扯到社会的每一根神经。
在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
我们也一定要认真对待。
既让孩子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又不让家长们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