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25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4日讯(记者 潘显璇 通讯员 尹志伟 实习生 陈瑜玲)记者今日从湖南省财政厅获悉,为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湖南银保监局、省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湖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根据规划,到2022年,湖南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水稻等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5%以上,农业保险密度达到350元/人。
农业保险密度后年要达到350元/人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农业防灾抗灾救灾形势比较严峻,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2019年,省级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0.59亿元,为2000多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1400亿元,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放大132倍。目前,我省已建成基层农业保险服务网点近8万个,基本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和大部分乡镇、行政村,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约1.14%,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约300元/人。
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水稻等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5%以上,收入保险成为农业保险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1%以上,农业保险密度达到350元/人。到2030年,农业保险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
记者注意到,在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不少具体举措。
比如,稳步扩大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包括争取扩大水稻大灾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实现全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依托生猪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争取实现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户保险全覆盖,能繁母猪保险愿保尽保;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及政策措施。
不断扩大水稻、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推动我省农业保险逐渐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稳定农户收入。逐步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范围;继续推进烟叶保险共保;拓展油茶保险,探索草原保险试点。争取将更多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中央奖补范围。
鼓励开展设施农业保险,逐步将农房、农机、大棚、仓库、冷链等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纳入保障范围。创新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农产品质量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险、农机安全责任保险、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等险种。拓宽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不断完善防返贫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