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湖南链
爱链湖南,链你所爱!

湖南对“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开展集中治理

更新时间:09-12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原标题:前8月扶贫领域追缴1.35亿元湖南纪检监察机关对“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开展集中治理

"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从2018 年10 月开始,省纪委监委围绕党中央提出的" 五个一批" 精准脱贫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专题,开展" 一季一专题" 集中治理。每个专题安排3 个月时间对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 把脉问诊",靶向治疗,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 截至目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完成了9 个重点领域(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的全面" 体检",共检查项目16293 个,查处1807 人,追缴资金6307.6 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224.38 万元。" 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其中针对产业扶贫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围绕产业扶贫项目弄虚作假、管理不规范,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产业扶贫资金,产业扶贫作风不实及利益联结等问题进行治理。

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477 件

去年4 月,吉首市纪委监委发布" 一棵树"" 一块地" 等涉林、涉农专项治理的通告后,13 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作为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湘西州纪委监委以整治" 一块地" 为抓手,对2016 年1 月以来全州产业扶贫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共立案查处49 人,追缴资金1728 万元,退还群众150 万元。

" 各地坚持采取重点监督一批、直查直办一批、挂牌督办一批、约谈问责一批、通报曝光一批来传导压力、形成震慑。" 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 至8 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2477 件,处理11373 人,追缴资金1.35 亿元。

万名纪检监察干部入村蹲点督查

8 月上旬,在溆浦县双井镇宝塔村的一处果园里,黄桃、翠冠梨、酥脆枣等各式水果挂满枝头,果园负责人向理腊高兴地说," 巡察干部来得真及时,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原来,县委巡察办之前在宝塔村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巡察时,巡察干部发现向理腊因担心今年雨水多、很多果树保果压力大而愁眉紧锁。巡察组立即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邀请农技专家前来查看。在巡察组的撮合下,县农业专家与合作社结成技术帮扶对子,为果园提供长期技术指导。

今年3 月,省纪委监委派出31 支队伍,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分赴51 个贫困县开展联县督查,发现并跟踪解决问题140 余个。5 月,在联县督查基础上持续" 力量下沉、尽锐出战",省纪委监委机关全员出动,全省组织9086 名纪检监察干部入村蹲点督查,实现对全省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发现并解决问题13273 个。

举措

" 一县一清单"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我之前养了1800 公斤竹鼠,前阵政府干部上门,解释国家政策,对竹鼠进行了放生、无害化处理,每公斤补贴75 元,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桃江县牛田镇小桃村脱贫户李登科指着已清扫干净的养殖场说。

近日,桃江县纪委监委督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销号情况,在县林业局查阅相关台账时了解到,全县有5 家产业扶贫合作社、10 户贫困户参与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县财政对蛇类每公斤补贴120 元、竹鼠每公斤补贴75 元,豪猪一只补贴630 元。目前,全县参与野生动物养殖的贫困户无一返贫。

今年以来,湖南在隆回县、涟源市、龙山县、桂阳县、桃江县试点开展扶贫领域监督" 一县一清单" 制度。试点地分领域、按行业列出监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任务和整改时限,推动分级分类解决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同时,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各地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湖南还充分利用" 互联网+ 监督" 这一科技反腐利器,全省208 项民生资金项目一律上网公示,实现省市县三级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信息互联互通,乡村财务一律上网公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和监督民生项目、到人到户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发现问题可及时投诉举报。

截至目前," 互联网+ 监督" 平台公开公示各类民生项目资金等,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问题线索229 万件、追缴资金3843 万元,查实投诉举报1639 件、处理110 人。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通讯员 冉春雷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