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67期:聚焦二十大,中国引领的全球汽车革命
“中国引领的这场全球汽车革命,产生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这也将是一个改变世界产业格局的经济奇迹。”“我们不怕跟世界接轨,中国汽车崛起是注定的,我们国家的民族复兴也是必然的。”
在东方卫视11月14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67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教授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观察,和观众一起来感受中国实践和制度优势。
张维为:
十五年前,多数国人还很难想象汽车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十年前,还很难想象中国汽车将大规模出海;五年前,还很难想象中国引领全球汽车革命,然而这一切都发生了,而且发生得如此之快。
中国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今年1至8月,中国出口汽车近182万辆,同比增长52.8%,一举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今年8月,我国汽车出口超过30万辆,已经高于日本的29万辆,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明年2023年我们的汽车出口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约占世界的一半。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换道超车,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正引领着这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这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里程碑。
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很长,从钢铁产业到石油、冶炼,从运输旅游到金融保险等,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还包括上游有色金属及化工原材料、中游的零部件制造、下游的整车制造、软件应用及相关的各种服务业。这是一个几十万亿级别的超大规模的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税收就业、能源安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回望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车革命的历程,有不少值得回忆的标志性事件,我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
一是22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在德国做完博士并在奥迪公司高层工作了十年之久的万钢同志,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清洁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书面建议,不久他就被中国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后来他又出任了我们的科技部部长。
2001年,中国通过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研究的论证,自此新能源电动车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一是为了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二是另辟赛道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跃式发展。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比较好地解决了许多涉及到技术路线的问题,逐步明确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深化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从“十三五”后期开始,明确把汽车智能化趋势作为重点,重点在智能化电动汽车方向进行战略部署。这里还要提到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他在1992年的时候,也就是30年前就建议:跳过燃油车,直接进入新能源时代,当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一时无法实现这种跨越,但一个优秀的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令人敬佩。
二是中国抓住了锂矿和电池续航能力等一些关键的环节,下了很好的“先手棋”。我们很早就意识到锂矿的重要性,不仅在国内布局,而且在海外大规模布局,先后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刚果(金)等拿下锂矿的大项目,确保相当比例的锂矿资源自主可控,有效地防止了其它国家“卡脖子”的问题。
同样,锂电池技术攻关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最终成绩显著。仅以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锂电池专利申请数量已经遥遥领先美国和日本。2020年,中国锂电池专利申请数量为23751项,美国和日本分别为7689项和6526项。
10年前,日本、韩国的电池公司占市场主导地位,现在中国是第一梯队,占绝对优势。2021年中国有6家电池企业市场规模进入全球前十,更是出现了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的电池公司。所以中国电池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厂,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三是引进了美国特斯拉公司形成某种“鲶鱼效应”。我国给特斯拉提供了十分优惠的条件:这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过去都是中外合资。
当然,我们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配套零部件的国产化要求等,这也助力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还搅动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47万辆汽车,几乎占特斯拉全球总产量的一半。
借助中国的汽车产业链,特斯拉取得了成功。但是到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电动车在中国的整体销量已经超过24万辆,而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仅有十几万辆。
四是电气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走出一条超越传统汽车的新路。过去的电动汽车只是一款换了动力形式的产品,但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领跑全世界,中国在20年积累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这个技术的基础上,电动车的智能化、网联化迅速发展,形成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产品技术开发,给用户带来了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新的比较优质的体验。
武汉:全国首座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塔正式试运营。图源:视觉中国
新能源汽车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我们的卫星定位导航、车联网、自动驾驶、5G通信,都在展示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中国今天已经形成了最完整的电动车产业生态,这种优势外国传统车企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最后是国家政策始终不移地扶持新能源汽车,同时也注意处理好传统汽车与造车新力量、新势力的关系。
从国家战略层面“双碳”目标的要求到新能源发展一系列激励政策,到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从购置车补贴、购置税免征、牌照的优惠、通行的优惠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车的生产和消费。
综上所述,也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几乎完美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创新”体现在前瞻思维、技术路径的抉择以及大量技术的跨界的应用。它的“协调”体现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以及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绿色”体现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推动新能源革命;它的“开放”体现在引进特斯拉公司同台竞争等以及直接瞄准国际一流标准直至创立全新的中国标准;它的“共享”表现为较为合理的性价比和更好的客服体验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报告中要求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已经是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中国引领全球汽车革命之际,我们不妨简单地评估一下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大国遇到的挑战。德国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船大难调头,一个百年汽车王国,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等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产业壁垒,包括专利壁垒等要放弃不容易。
日本也有类似的问题,日本是最早生产锂电池电动车的国家。1990年代的时候,日本索尼第一次把锂做成电池,但日本却押宝氢能源技术,但又忽视了培养氢能源市场,这使社会对氢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很低,当然有不少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在战略问题上日本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
总之,中国引领的这场全球汽车革命,其产生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电动车的普及率最终可能会决定自动驾驶产业的成熟度,这方面中国将越来越具有制定全球智能汽车的标准以及其相关的交通标准等能力。同时,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标志,它将改变中国每年进口数千亿美元石油的局面,这也将是一个改变世界产业格局的经济奇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热门评论 18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4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全部楼层风电工程师谁说没有起来。三元锂电池大家都要,有几个回收公司愿意收磷酸铁锂电池的?
- 全部楼层文痞大刘哥锂电池可以回收的,只是回收产业现在没起来谁说没有起来。
- 全部楼层文痞大刘哥锂电池可以回收的,只是回收产业现在没起来我能提出这个问题,绝不是小白提出的问题,不信就走着瞧!
- 苍狼向月我怎么觉得锂资源过不了多久会比油气还稀缺呢!锂电池可以回收的,只是回收产业现在没起来
- 全部楼层下好先手棋当外国人的写手在风闻写一篇回复帖就能影响中国的国家战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整个观网的力量又能对决策层有大作用?我只是把自己对电动车产业的疑虑拿出来希望高人解惑罢了。
燃油车是通过内燃机直接把油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转化率哪怕只有不到50%,也是很高的,电动车是热电厂先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再用发电机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到电池,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开车时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通过电动机变成动能,每一次转化都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总能耗是谈不上节能的。当然如果有一天清洁能源多到用不完,那另说了。反正现在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电动车的节能应该只是体现在堵车时没有发动机怠速的油耗,还有电动车被普遍认为比油车更有利于对接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发展潜力可期。说你无知你还别不服气,你知道发一度电要多少煤吗?中国平均供电煤耗是330克/千瓦时,你想不到吧,你还要拿汽油消耗和电车比吗?我说得很清楚了,现在电车的电耗价格反应的就是真实成本,国家没有给充电补贴,油车也一样,电车一公里的能耗成本就是比燃油车低几倍甚至十多倍,问题就在于,我们发电不是用汽油发的,如果用汽油发电确实存在你说的那些能量转换损失,但是你说的那些电根本就不存在的!即便是增程式车,用汽油发电再驱动仍然是省油的,因为经济转速带发电机与直驱车辆的变速(主要是低速)的效率差别仍然大于你说的这些转换效率,不要想当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认真点! - 全部楼层南海刀客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汽车中国也是量第一呀?纯电动车不能称作汽车。 - 全部楼层观无妄睁大眼睛吧!不用,我听落地声就好!
- 全部楼层苍狼向月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睁大眼睛吧!
- 特别没谱山东乳山市见过一种电动“汽”车,全封闭玻璃门窗,车上有充电电池,四个轮子,一个把式方向盘,后排还能坐一个人,无需驾照。为什么不能用“汽”字,因为没用汽油,因此只能用”电动轿车“命名这种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在内,我国生产的纯电动轿车,电动吉普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两轮和三轮轻骑都属于电动车的范畴。电动车与汽车属于两个类型,在技术上没有可比性,尤其是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技术,而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二者没有可比性。在数量上也没有可比性,我国电动车销量第一,不等于我国汽车销量第一,电动车工业发展迅猛代替不了汽车工业发展迅猛。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汽车中国也是量第一呀? - 全部楼层忍不住出声你的意思是要等等欧美日本吗?你说的这些问题可以说一个都不存在,首先是锂矿,你没听教授说吗,我们很早就已经布局了,在世界上的锂矿我们已经占了先手,除非我们沦落成俄罗斯那样,被强抢,否则根本不存在问题。而在能源及能源利用率上,非火力发电的增长速度不是你能想象的,供电价格反应的就是真实成本,供电企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亏损,欧美日本不发展新能源不是你说的他们在考虑什么大局,资本家的天下根本就没有大局!原因教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技术是要市场推动的,中国的电动车发展得越快,市场越大,应用越多,技术才能发展越快,才能一骑绝尘,从家电开始,我们要一个一个地敲掉欧美日本的饭碗,他们最希肓我们不“过热”,你是他们雇的写手吧。当外国人的写手在风闻写一篇回复帖就能影响中国的国家战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整个观网的力量又能对决策层有大作用?我只是把自己对电动车产业的疑虑拿出来希望高人解惑罢了。
燃油车是通过内燃机直接把油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转化率哪怕只有不到50%,也是很高的,电动车是热电厂先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再用发电机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到电池,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开车时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通过电动机变成动能,每一次转化都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总能耗是谈不上节能的。当然如果有一天清洁能源多到用不完,那另说了。反正现在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电动车的节能应该只是体现在堵车时没有发动机怠速的油耗,还有电动车被普遍认为比油车更有利于对接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 给大家汇报一个全新的消息:德国大众决定关闭他们在中国的变速器生产线。因为他们作为全球顶尖车企,也认定新能源车作为必然的潮流已经无可阻挡。而变速器只用在传统油车上面。纯电汽车无须这种大而无用的东西。一叶落而知秋。你是否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球顶尖车企已经顶不住纯电动车攻击了。
- 全部楼层观无妄告诉一个你接受不了的事实,德国大众关闭了他们在中国的变速器生产线。因为电动车用不着变速器。这充分表明德国大众作为世界顶尖车企,已经认识到电动汽车是不可阻遏的潮流。德国大众都放弃抵抗了,你还在坑里爬不起来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 下好先手棋电动车产业应该适当降温,不要过热。等一等钠电池、国内锂矿开发速度,避免锂矿成为下一个石油,被锂佩克国家拿住,还有芯片、操作系统都有短板,一旦中美关系不好,卡脖子是必然的。现在电动车价格降不下来,一旦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油价大跌,电动车行业又会面临危机。
电动车有一个悖论,就是它比同尺寸的燃油车更重,运输相同的人和物,所需能源远超燃油车,而这些能源实质上一大部分在拉着电池跑,被浪费掉了,属于无用功。电能是二次能源,大多数国家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特别是欧洲和日本主要依赖进口,他们不发展电动车是不想让化石能源消耗量增加过快,而中美能源自给率高,中国一次能源里煤炭比例大,用电开车本质就是用煤开车,可以减缓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刚刚完成了页岩油页岩气革命,它的能源成本比日欧低,也可以发展电动车。现在的电动车还处在很初级的水平,未来我觉得还是要搞磁悬浮车,让车很轻,能源不在车上,在轨道上,这样才是最节能的。建议回头再好好读一下文章,看看文章中你所关心的问题的有关论述。 - 全部楼层强制改名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不好说。但是,你认为人多,就是对的,未免太武断。星球大战就肢解了一个国家,别以为信的人多,就是真的。给你汇报一个全新的消息:德国大众决定关闭他们在中国的变速器生产线。因为他们作为全球顶尖车企,也认定新能源车作为必然的潮流已经无可阻挡。而变速器只用在传统油车上面。纯电汽车无须这种大而无用的东西。一叶落而知秋。你是否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球顶尖车企已经顶不住纯电动车攻击了。
- 全部楼层锦绣中华大6缸,再不入手,真的就绝版了不管你多少缸,作为普通人,油车终究有一天会加不着油的。现在可以威风,但最后一定是摆设。只能说,有钱买一件奢侈品做摆设也挺不错的!
- 全部楼层苍狼向月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告诉一个你接受不了的事实,德国大众关闭了他们在中国的变速器生产线。因为电动车用不着变速器。这充分表明德国大众作为世界顶尖车企,已经认识到电动汽车是不可阻遏的潮流。德国大众都放弃抵抗了,你还在坑里爬不起来吗?!
- yklb2009‘863’ 那么那些拿了国家不少钱的国企央企的公司干了些什么?你的问题用逆向思维可以回答:如果那些国企央企真的那么不堪,只是消耗国力,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还要制裁这些央企国企呢?!帮着我们吊死在不争气的央企国企树下面不是更好吗?!一种事务对我们好不好,有时候,看敌人很不会就清楚了!
- 下好先手棋电动车产业应该适当降温,不要过热。等一等钠电池、国内锂矿开发速度,避免锂矿成为下一个石油,被锂佩克国家拿住,还有芯片、操作系统都有短板,一旦中美关系不好,卡脖子是必然的。现在电动车价格降不下来,一旦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油价大跌,电动车行业又会面临危机。
电动车有一个悖论,就是它比同尺寸的燃油车更重,运输相同的人和物,所需能源远超燃油车,而这些能源实质上一大部分在拉着电池跑,被浪费掉了,属于无用功。电能是二次能源,大多数国家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特别是欧洲和日本主要依赖进口,他们不发展电动车是不想让化石能源消耗量增加过快,而中美能源自给率高,中国一次能源里煤炭比例大,用电开车本质就是用煤开车,可以减缓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刚刚完成了页岩油页岩气革命,它的能源成本比日欧低,也可以发展电动车。现在的电动车还处在很初级的水平,未来我觉得还是要搞磁悬浮车,让车很轻,能源不在车上,在轨道上,这样才是最节能的。你的意思是要等等欧美日本吗?你说的这些问题可以说一个都不存在,首先是锂矿,你没听教授说吗,我们很早就已经布局了,在世界上的锂矿我们已经占了先手,除非我们沦落成俄罗斯那样,被强抢,否则根本不存在问题。而在能源及能源利用率上,非火力发电的增长速度不是你能想象的,供电价格反应的就是真实成本,供电企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亏损,欧美日本不发展新能源不是你说的他们在考虑什么大局,资本家的天下根本就没有大局!原因教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技术是要市场推动的,中国的电动车发展得越快,市场越大,应用越多,技术才能发展越快,才能一骑绝尘,从家电开始,我们要一个一个地敲掉欧美日本的饭碗,他们最希肓我们不“过热”,你是他们雇的写手吧。 - 中国处引领地位的:太阳能,基建技术,超高压直流输电,永磁电机,5G等
中国处第一方阵的:高铁,核电,航母游轮LNG,超算,纯电汽车,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战机军舰,导弹航天,无人机,手机等
追赶地位的:芯片代工,高等级精密仪器(包括医疗、科研等实验检测仪器),前沿科学的一些方面等
--------------------------
纯电汽车划入第一方阵的理由:
整车有特斯拉,BBA等竞争,搏杀
动力电池有LG新能源,松下,SK ON, 三星SDI等
永磁电机领先,但纯电车电机不止一种
IGBT模块大部进口
自动驾驶,国内大体处于L2, 美国等在L3,L4 - 全部楼层catalyst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80%。要说起来,真正能直接替代燃煤火电的还真是只有核电。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4+35
2022-11-20 07:54 抗疫进行时 -
北京铁路:津秦高铁因火情中断行车,明火已扑灭正紧急抢修
2022-11-20 07:52 -
人民日报仲音: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2022-11-20 07:32 抗疫进行时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
2022-11-19 22:36 抗疫进行时 -
赠台大熊猫“团团”不幸离世,国台办回应
2022-11-19 21:36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17岁男孩跳入嘉陵江”
2022-11-19 21:22 -
广州海珠社会面防控措施是否调整?海珠回应
2022-11-19 21:21 抗疫进行时 -
-
-
合肥一步行街发现腐尸?官方回应
2022-11-19 18:41 -
两货车司机未报备行程致多人感染,均被判4年
2022-11-19 18:30 抗疫进行时 -
北京社会面新增56例,各区疫情呈现差异化上升态势
2022-11-19 18:27 抗疫进行时 -
金正恩与女儿首次公开“同框”
2022-11-19 18:09 朝鲜现状 -
今年考研人数548.4万,比去年增91.4万?辟谣来了
2022-11-19 17:28 中西教育 -
真实生物回应“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线上开售”
2022-11-19 17:24 抗疫进行时 -
衡水中学启动教学改革:破除超限、内卷等现象,减量提质
2022-11-19 17:21 中西教育 -
106岁川籍女红军赵桂英去世,18岁参加长征
2022-11-19 17:19 -
-
赠台大熊猫“团团”不幸离世
2022-11-19 14:12 -
新冠口服药被要求即刻下架,专家称该药绝对不应让全民吃
2022-11-19 12:34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评论 17“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评论 159被盟友插刀:日本“遗憾”,韩国“认栽” 评论 134卢拉反驳特朗普:世界不需要皇帝 评论 711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在骂伊朗,但他们却很少骂沙特?评论 367 赞 732砸了100万!三学霸不听劝不报清北,班主任心寒解散群聊,如何看待此事?评论 337 赞 73北大教授乔晓春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都不敢说话,好多东西都不懂,你怎么看?评论 294 赞 34惹怒全网、害人无数,还在继续……评论 197 赞 175中国版图囊括云南后,为何无法再扩张到缅北,打通印度洋?评论 134 赞 156九三大阅兵彩排画面曝光:歼-16/20/35组成新编队,意味着有人掉队?评论 124 赞 267国足0:3输韩国,如果南通队和国足踢,能踢过国足吗?评论 117 赞 08日本对台湾的“皇民化运动”,遗毒至今!评论 108 赞 989蔡正元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评论 106 赞 9710没空调的日子,怎么过来的?评论 104 赞 28最新闻 Hot
-
有人用AI冒充鲁比奥联系美国高官,美国务院:彻查
-
“中国不吃这套,特朗普只能试图从他们那里找面子”
-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
“欧洲最大港口正在对俄备战”
-
纽约明年或将执行ICC逮捕令?特朗普:我会救他出来
-
“强烈愤慨!美方此举极其无礼”
-
克宫:令人震惊,第一时间已报告普京
-
“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
“对华出口复苏,形势相当乐观”
-
澳总理:周六出发,期待中国行
-
不到一周,美国又变了...
-
内塔尼亚胡当面“献媚”:提名您角逐诺贝尔奖
-
爱泼斯坦案烂尾?“客户名单”“监控一分钟”双双消失
-
“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就算美国报复,英国也不能断联呀”
-
“加沙清空计划”,以色列人都怒了:种族清洗
-
被盟友插刀:日本“遗憾”,韩国“认栽”
-
电动车有一个悖论,就是它比同尺寸的燃油车更重,运输相同的人和物,所需能源远超燃油车,而这些能源实质上一大部分在拉着电池跑,被浪费掉了,属于无用功。电能是二次能源,大多数国家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特别是欧洲和日本主要依赖进口,他们不发展电动车是不想让化石能源消耗量增加过快,而中美能源自给率高,中国一次能源里煤炭比例大,用电开车本质就是用煤开车,可以减缓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刚刚完成了页岩油页岩气革命,它的能源成本比日欧低,也可以发展电动车。现在的电动车还处在很初级的水平,未来我觉得还是要搞磁悬浮车,让车很轻,能源不在车上,在轨道上,这样才是最节能的。
中国处第一方阵的:高铁,核电,航母游轮LNG,超算,纯电汽车,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战机军舰,导弹航天,无人机,手机等
追赶地位的:芯片代工,高等级精密仪器(包括医疗、科研等实验检测仪器),前沿科学的一些方面等
--------------------------
纯电汽车划入第一方阵的理由:
整车有特斯拉,BBA等竞争,搏杀
动力电池有LG新能源,松下,SK ON, 三星SDI等
永磁电机领先,但纯电车电机不止一种
IGBT模块大部进口
自动驾驶,国内大体处于L2, 美国等在L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