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日本“经营之神”:老板是最好的老师

更新时间:01-15信息来源:华章管理


华章妹说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

松下电器从一个街边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这与松下幸之助重视人才培育的用人哲学是分不开的。

“老板是最好的老师”。松下幸之助认为,上司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进行指导,涉及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专业技能方方面面,要做到以诚相待,言传身教。

今天这篇文章,华章妹想和你分享一下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

以下,Enjoy: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像是一位垂直攀登者,在他一生的经营生涯中,不断遭遇难以预料且不可避免的各种困境。每一次的困境和危机,正如垂直攀登过程中遇到的暴风雨或是雪崩,都突如其来。

然而,一次次成功地摆脱危机,松下幸之助对企业经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从一位企业家逐渐转变成为思想家、哲学家。

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把人生比作登山,并提出他的“双峰模式”和“第二座山”的概念模型,用来解释不同的人生层次。布鲁克斯提出,“第一座山”是为了获取个人成就,为了外在的名利和物质方面的满足;而“第二座山”则是关于奉献的,它强调摆脱自我、舍弃自我,因受到某种召唤,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松下幸之助既登顶了人生第一座山,也成功登上了第二座山。而且,松下先生在相当长的人生历程中,同时在攀登两座山,即在追求个人事业与成就的同时,也在积极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尽心竭力。

01  日本“经营之神”的传奇人生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出身平民的他,也是家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小学四年级中途辍学,与家人离别,9岁只身一人来到大阪。

经历了商店学徒工的少年时代,艰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热情和希望,反而帮助他接触复杂的现实社会,唤醒少年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1917年6月,刚满22年的松下决定从大阪电灯公司辞职创业,起始资金100日元,“白手起家”开启自己的“电器王国”。

在60余年漫长的经营生涯中,松下幸之助创造了巨大奇迹:创业之初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在他的带领下变成一家跨国性企业,在全世界设有30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万人。

1994年,松下电器的年营业额相当于美国微软、麦当劳与福特三大集团年营业额总和的一倍以上。1989年松下先生逝世时,留下了15亿美元的遗产。时至今日,松下电器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生产制造及销售企业之一。以坚定的信念经历了重重的艰辛和困苦,松下幸之助开拓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先访问中国的国际级企业家,2018年12月18日松下幸之助获得了“国际知名企业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荣誉称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作为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启蒙者,1984年张瑞敏阅读松下著作后,首次将松下电器“5S管理”等现场管理模式引入海尔;2001年,任正非也曾反思华为的危机意识是否如松下电器一般强烈。

02 “以人为贵”的经营哲学

在长达一生的企业经营中,松下幸之助一直在实践着“以人为贵”的经营哲学,也因此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以人为贵”的经营哲学,源于松下幸之助最底层的哲学思考与总结,即“人类是伟大的存在”“人是万物之王”等思想。

因此,松下幸之助非常珍视公司员工和顾客。面对顾客和社会大众,松下幸之助有一个著名的主张——企业要“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让人民幸福。在此引领下,松下电器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让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对待员工方面,松下电器不会轻易解雇员工,哪怕是在经济危机或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松下电器都尽最大努力与员工共渡难关。在松下先生的经营哲学中,提高利润处于次要位置,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和满足才是重中之重。松下先生开展“众智经营”,提出“人人皆是经营者”,虚心倾听并采纳员工的建议。

松下先生“以人为贵”的经营哲学正是他经营生涯中一项典型的实践哲学,这位经营之神留给我们的,还有许多看似简单朴素,实则内涵深刻、意义非凡的经营哲学,这些智慧是留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03 “敬天爱人”与“素直之心” 一脉相承

松下幸之助提出的“素直之心”和同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崇尚的“敬天爱人”同样朴素,都是经营企业的重要原则。稻盛和夫师从松下幸之助,所以二人的理念有许多一脉相承的地方。

他们都顺应时代趋势,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养分,发展出一套经营和处世的哲学体系,并在企业和社会中推广践行。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大爱和使命感,始于事而不止于事,始于利而不止于利。

松下幸之助认为,素直之心会给人与人之间带来最好的相处状态。所谓“素直之心”,即不被任何外力束缚,能拨云见日看清事物本质的一颗心。正是因为心怀这颗素直之心,我们才拥有认清事实真相的能力。所以,素直之心也是一颗能够抓住真理、顺应发展之心。

若人人心怀素直之心,就能对世间万物做出适时适当的判断,明辨是非黑白与正邪善恶,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绝不可以碰,哪些事情又需要我们有自觉完成的觉悟。总而言之,怀揣这颗素直之心会使企业经营者更加强大、正直、智慧。

04 “经营即教育”的人才观

松下幸之助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教育家。在松下电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基于对人才的不断培育和对学校教育不足之处的认识,松下幸之助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企业教育方法。“造物先造人”的用人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松下电器从一个街边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这与松下幸之助重视人才培育的用人哲学是分不开的。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经营应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而最容易培养人才的是人数较少的中小企业,而途径就是通过每天的工作,通过设计一个个的经营目标,不断研发新的产品……

因为企业小,经营者的眼睛可以看到每一个角落,也可以和每个职工随时谈话。这样的环境里,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教育和训练,通过每天的工作,每个职工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临床家’。”

“老板是最好的老师”。松下幸之助认为,上司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进行指导,涉及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专业技能方方面面,要做到以诚相待,言传身教。

05  坚信人性的美好,常怀感恩之心

松下幸之助所缔造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感恩的文化,是一种团结协作的文化。中国古话“以和为贵”,没有“和”就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在企业经营当中,“和”是团队协作,是共生关系。

如何协作?首先要彼此真心诚意,要有服务之心。因为这一心境是连接彼此之间的纽带,心在一起了,产生的力量往往超出你的想象。接着,彼此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身为领导者,在对待部下、后辈和学生们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育,还不要忘记,作为普通的个人与他们交往、交流和相互学习。

松下幸之助从不认为松下电器的成功是他自身的能力与努力造就的。他有句口头禅:“今天,公司能取得成功,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是因为我的身边聚集了许多好人。”“人们常对我说,松下先生,您取得了成功,真了不起。我也经常被问起成功的原因,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功。我遇到了好的部下和支持我的客户,上天也对我厚爱有加。今天我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全仰仗我的部下、客户和社会。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这一切都值得感谢。”

有人称松下幸之助为“最会经营人心的创业者”,我并不这么认为。松下先生所有的感恩行为,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一生认为自己是凡人,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得益于员工、客户和社会的支持。

06  垂直攀登人生第二座山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或明星,他们已经有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身价的增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不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选择投身公益慈善或者文化教育事业,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那么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顺利登上第一座山的人,才有资格攀登第二座山呢?

其实不是,有的人从来都没有登顶过第一座山,他们从半山腰摔到了山谷,但山谷反而成为造就他们的地方。他们在痛苦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自我,察觉到内心深处的爱的本能,渴望去超越自我、关心他人,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们受到某种感召,想要投身于道德事业,过一种道德生活,因为他们看见了比个人幸福更大的福祉。

松下幸之助认为,尽管我们无法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但物质永远不会成为人类追求的唯一目标,人并不是为了追求物质而活着,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到归宿。

终其一生,松下先生都在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他在为“如何才能实现人类永久的繁荣、和平与幸福”的目标努力攀登,他在探索和攀登的路上,内心一直是坚定的,更是温暖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越勇敢,越青春”。

1989 年4 月27 日,影响世界的“经营之神”逝世。在他近百岁的人生中,留给了这个世间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漫漫人生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走上创业之路成为企业经营者。但是,不论何种职业、什么岗位,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攀登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峰。我们都是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攀登者。


关于作者:郑义林,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在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华董汇秘书长、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顾问、企业家社群组织研究者与践行者、商业观察者

本文为华章管理(ID:hzbook_gl)原创首发,转载请与之联系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