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中国的“蛋糕”还能做大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分蛋糕还是做蛋糕的争论,每过几一段时间必然再来一次,眼下又是时候了。当前经济遇冷、就业艰难、消费降级,所有人都很焦虑,也有各种各样的建议,但似乎潜意识里又有某种共识:中国的蛋糕已经够大了,也做不大了。
在中国出口已近全球到处碾压的现在,继续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确实很困难了。
在基础设施已经出现“过度建设”的现在,加上地方债务压力和房地产市场寒风,投资也有点拉不动了。
在消费降级成为关键词的现在,消费也拉不动了,以至于不断有人呼吁全民撒钱刺激消费。
但中国蛋糕还是能够做大的,也必须做大,因为这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小富即安。
单靠再分配是不可能把人均12000美元的生活水平,做到人均24000甚至36000美元生活水平的,而这只是高收入的门槛水平。公有制也不是万灵药,不管什么所有制,在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里,都要讲效益。华为、比亚迪不是公有制,不久前被取消国家老字号资格的商家里倒是有不少公有制的国企。
当然,做大中国蛋糕不能靠赌咒发誓,需要有具体的基础和可实现的路径。
中国经济向双循环的转型是历史性的。这个双循环包含两重含义,一方面是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另一方面是外贸对象中发达国家和全球南方的双循环。中国广泛的外贸关系是后者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是大力发展后者的可实现途径,有关论述已经很多,这里不多展开。
这里的重点是讲讲国内-国际双循环,尤其是国内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唯一超级大国,这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物质基础;中国也赚到第一桶金,这是金融基础。需要的是可实现的路径,关键在于极大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
中国的人口第一大国地位或许被印度取代了,但在很长时间,中国依然是人口最多国家之一。中国人口大大超过美欧日澳,只要中国人均GDP和生活水平达到美欧日澳的一半,就能拉动消费的巨大爆发。
问题是:这是画饼,还是愿景?
画饼是不可实现的,愿景则是可实现的。中国需要愿景,可实现性就在眼皮底下。
即使在今天,北上广深的人均GDP和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肯定还有上升空间。但要是全国能达到北上广深现在的水平,就需要对上升通道和贫富差距进行本质性改观。
贫富差距有很多层次和方面,但简单化地说,主要来自于城乡差别。
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说法,尽管对于这6亿人的构成说法不一,但无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还有很多穷人,不久前刚脱离国家标准贫困线的近1亿人应该构成这6亿人的底层,而且这些人不成比例地集中在偏远的农村。
就人力资源层面而言,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进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口一直在增长,但农村人口在1990年前后达到顶峰,以后逐步下降,城市人口则一直快速上升,在2008-10年前后交错,从此城市人口更多。
中国城乡人口走势,农村人口为蓝色,城市人口为绿色
中国城市人口占比走势,注意,数据比国家统计局低以点,但走势还是正确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底,中国城市常住人口占比达到65%,长期趋势是城市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基尼系数与城乡人口占比高度相关,也在2008-2010年期间触顶,此后持续下降。
中国基尼系数走势
中国基尼系数的走势(左)与城乡收入差别的走势是一致的,说明缩小城乡差别对分配公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按照五等分方法,城乡差别也是中国贫富差距的主要来源,农村所有组别的平均收入全线低于城市对应组——这是农民进城和中国进一步城市化的最大动力。
但城乡差别在缩小。2013-2019年农村最高收入组还低于城市中等收入组,2020年开始,农村最高收入组高于城市中等收入组了。这里一部分因素是离开家乡的农民给留下的农民创造了更大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空间,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提高了农业效率,提高了农民收入。
只是进一步的共同富裕,还是需要来自进一步的城市化。
作为比照,美国的城市人口占比(也称为城市化程度)约80%,加拿大约82%,澳大利亚约86.4%,德国约77%,日本约92%,韩国约82%,俄罗斯约75%。
美国人口城市化走势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城市化程度很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俄罗斯如今是否还算发达国家是打问号的,但俄罗斯的城市化程度也大大高于中国。
城市化对提高尽可能多的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直接的作用。很多人都感受到,近十几年来,尽管有对上升通道和内卷的各种抱怨,实际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却很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夜大约为48%,如今大约65%,相当于有大约2.4亿农民进城。其结果是中国居民消费增长204%,遥遥领先于世界上所有主要经济体。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日本、韩国、欧盟、印度的比较
65%城市化相当于日本1962年、欧盟1973年、韩国1985年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把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提高到75-8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又是2亿人进城,将带来一系列的刚需和消费,本身就是巨大的蛋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热门评论 16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05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拿擀面杖来
-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带有陷阱的问题。因为市场本身是开拓出来的,你可以像西方那样暴力开拓,也可以不像西方那样暴力开拓。不列颠王国不过英伦三岛,最后变成日不落帝国,根本原因在于它没有定义市场只在本土,它是全球化的市场。中国版的全球化不是原来西方主导体系的全球化,这一点搞错,一切全错!
---------------
游戏玩法改变,底层逻辑就会重置,对于财富的估值也会重新定义。 - 城市化率也可以通过减分母的方式推进,这一步现在也开始了,势头快的很,再加上新质生产力这一块,十年上个台阶问题不大
- 典型的西方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希望在不改变现有分配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经济增长重量,在原有分配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穷人可以相对增加一点分配份额。这是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性做法,即使经济增长可以在很长时间持续下去,就算这种情况会使穷人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社会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经济增长越多,贫富差距越大,更何况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提供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因为它只能使占人口最大比重的非富有阶层的实际购买力停滞不前或者持续下降,最后使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接下来就是严重和普遍的社会经济危机,今日美国就是这样发展的最好范例。
- 评论区很多人又陷入二元论的对立陷阱,或者陷入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认知误区。做大蛋糕与调整分配并不是对立的,不做大蛋糕,分配调整就是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想一步到位调整好分配机制也是幼稚而危险的。愿不愿意的任性思潮在现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在做大蛋糕中加快调整分配机制,是科学务实的方式。还有一点必须清楚,中国最近几年基尼系数是下降的趋势,调整分配机制一直在推进,因为是渐进式的,所以有些人感觉不明显。回顾一下发展历程,很多事都是过了几年才发现变化是巨大的,即使当时并没有感觉到。
越是困难越是需要全民信心,如果大家都没有信心,对不起,未来最倒霉的就是这些人,试问,你们想自暴自弃吗?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中走到今天,我们先辈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恰恰是关键因素,连自己的前辈都不如,自己不觉得羞耻吗? - 蛋糕做大和分配好是矛盾吗?
难道不是做蛋糕-分好蛋糕-做更大蛋糕-分更好蛋糕的循环吗?
消费是生产的拉动力量,不分好蛋糕,消费起不来,生产也拉不动,蛋糕就没法做大。
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还是故意不明白? - guan_16500777691805不解决分配问题 占领宇宙的蛋糕 你连舔个渣子 都是恩情。知道了,谢主隆恩
- 全部楼层逝水随风请注意:原文是““分蛋糕”如果不是“做蛋糕”增量中进行”,只要中国发展的增量存在,就不存在“不愿意解决问题”,呵呵,这个逻辑没问题吧?!增量中要进行,存量中也要进行,因为存量基数大,可以分配的财富更多
- 全部楼层guan_15665481782579你不参与了没问题,欢迎走线润到美国西方遍地捡黄金,再不济把祖传的削凤梨技术亮出来也不至于饿死。赶紧润吧。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guan_15800470701871百姓把蛋糕做大却发现分蛋糕时候却没有自己什么事所以做蛋糕的事就不参与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事。单独的“城乡差别”那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已经说明不了问题了。北京这个“一线城市”既有富裕的大兴新市民,也还有大批的“胡同”贫民的老市民。长春也还有伪满时期的老旧建筑。我们虽然没有“城市贫民窟”,但却有大批量的城市老旧小区存在。这样的灯下黑,难道不是需要“再城市化”发展的空间?
- “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说法”现在不可能还有这么多,不要刻舟求剑。
- “日本和韩国45-50%的人口都集中在一两个超级大城市里。”为何生育率那么低,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疫情之前,中国的生育率一直显著高于日韩。而如果不引进移民的话,欧美生育率未必比日韩高到哪里去。
- 蔚蓝的海风靠着城市里一百平方的小房子如何让大家消费,什么大件东西都不能买,房子还是太小了不是不想消费是买了没地方放可以买大房子啊,赵燕菁教授不说了,改善型住房需求还大有可为。
- “在中国出口已近全球到处碾压的现在,继续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确实很困难了。”资本输出还大有可为,一带一路就是资本输出。中国曾经是资本输出的受益者,现在轮到中国资本惠及全球了。
- 靠着城市里一百平方的小房子如何让大家消费,什么大件东西都不能买,房子还是太小了不是不想消费是买了没地方放
- 全部楼层踏遍青山人已老醒醒吧,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因为大部分富人已经移民或正在移民,剩下的都是穷人与中产。国家有没出台政策拦着不让移民,不像美国,移民还要缴纳百分之二十多的脱籍税,再说把垃圾打扫一下,能更好的发展
- 全部楼层逝水随风呵呵,请注意:我说的是““分蛋糕”如果不是“做蛋糕”增量中进行”,没说“不分”啊?除非你认为之后不会有增量了。
至于说“基建已经过度了”,“出口又脱钩”,建议你去反驳-罗思义:比较中国经济,某些人是如何做到“谣谣领先”的? https://www.guancha.cn/LuoSiYi/2024_02_21_725782_s.shtml
2023年消费和零售额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工业利润却有所下降。这样的利润下降不可避免地转化为股市表现不佳和民间投资下降等。也即是说,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并非增长强劲的消费,而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这也证明,消费增长不一定会转化为利润增长,如果利润得不到增长,股市或民间投资也不会持续改善
——呵呵,里面列出了许多数据,有事实、有推理,希望能看到你的据理反驳,而不是现在的情绪发泄!关于增量的问题。
增量在分配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资本主义经济最典型的特征是协迫和绑架,增量其实就是绝对量上增加绑匪和你这个被害者的实力,但是,增加的幅度不一样,绑匪比你增加的要多,结果就是绑匪的绑架能力变得更强,你更弱了。
所有的增量都是在资本主义规范下,按绑架模式产生的,增量产生的同时已经被分配了。 - 在这当口把问题导向蛋糕能不能做大,实际上是对境外“中国见顶论”的呼应和内化。只有宣传功能的见顶论在严肃专业的眼里甚至不值一驳,蛋糕论就比较通俗巧妙,容易挠到痒痒处。挠痒痒么,盲人按摩师可会了……
- 道学民科最近特别喜欢教员的一句话:“一切的反动势力,他们的哲学都是不动论。”。这句话诞生与那个救亡图存,战火纷飞的时代,很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但是却揭示了万物皆动这样的真理。
那么,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还是可以应用万物皆动这样的真理去分析分蛋糕和蛋糕如何做大这样的事情。今天,很多充斥在舆论里数量巨大的关于分蛋糕和蛋糕如何做大的话题,隐藏在背后往往都是把分蛋糕与蛋糕如何做大对立起来,从不去讲这两者还有的统一性。因为对于蛋糕的获得者来说,谁也不希望到手的蛋糕变少,更不希望以后的能分到的蛋糕变少,这简直太正常了。基于这个最正常的原因,那么在谈论起分蛋糕与蛋糕如何做大的时候自然容易去对立起来。
那么,分蛋糕与蛋糕如何做大这两者最真实的关系是什么呢?纵观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每一次蛋糕做大的事实都是建立在之前相对合理的分蛋糕的基础上的。随着蛋糕做大做的越来越大,因为量变引发了质变,之前能导致如今做大蛋糕在之前相对合理的分蛋糕模式必定无法适应如今的现状,从而引起社会再次广泛共识开始讨论如何面对现状该如何换一种方式来重新分蛋糕。那么这必定需要现有的蛋糕获得者中的蛋糕数量发生暂时改变,这种暂时改变往往是从减少开始的。
我们历史上唯一一次人亡政不息的变法成功商君卫鞅变法,同样也是彻底改变的之前秦国贵族式的分蛋糕模式彻底转换成新型分蛋糕模式,从而让秦国突破了原有的贵族模式的天花板爆发出更大的战斗力。为一扫六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让嬴政有六世之余烈可用。这就是废除世卿世禄永远在历史书放在第一的原因,由于这涉及到了分蛋糕这样一个永远敏感的话题,多数时候又从来不会去讲解。也就是出现了废除世卿世禄永远排第一,永远不会多说一个字的奇特现实景观。
国外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样是这样,当时作为做大蛋糕的资产阶级为了在分蛋糕拥有话语权,不息把欧洲的国王送上断头台,比如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欧洲,同样也实现了欧洲贵族式的封建天花板的突破,从而为欧洲走向了帝国主义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铺平道路。
我们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同样是以土改,没收国外列强的在华一切资本等措施开始。以全新的分配蛋糕模式开启了新时代,铸就了如今的辉煌。这七十年的成功与成果同样也是一本极好的关于分蛋糕与蛋糕如何做大话题的教科书。
最后,当社会集中于开始讨论分蛋糕的时候,实际上体现的是之前让蛋糕做大的分蛋糕模式不能适配如今已做大了的蛋糕了。那么,改变以前的分蛋糕模式就成为必定的事情了,这就应了一句俗话:你不想体面,人民帮你体面。非常精彩的回复,把几千年来的中外社会变迁讲透了。如果最后再进一步深入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爆发,社会主义思潮必然回暖的历史逻辑就更好了。
这篇回复可单独成文,作为党校教材,给各级党员干部阅读培训 - 全部楼层guan_15922918012034看了几年“观网”,当初乍一看还觉得还有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可走着走着,看着看着便五味杂陈,甚至怒发冲冠。只准歌功颂德,不许实事求是。同感,别灭了的跟帖很奇怪。
-
人大代表刘庆峰:正视差距,建议国家制定《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24-03-05 21:59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与vivo、亚马逊达成专利交叉许可
2024-03-05 19:34 观网财经-科创 -
被问询4天后,这家公司“闪退”IPO
2024-03-04 18:01 观网财经-金融 -
关于芯片、AI大模型、高清显示等,两会代表委员提了哪些建议?
2024-03-04 17:04 观网财经-科创 -
微信也能加入钉钉会议了?腾讯阿里再“拆墙”
2024-03-04 16:2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上海电影发布iNEW战略,AI时代影视行业新一轮巨变开始了
2024-03-01 18:39 -
AI PC将催生“超级换机周期”?
2024-03-01 17:18 观网财经-科创 -
传言“蚂蚁集团收购方正证券” 求证:不实消息
2024-03-01 16:44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日破万亿
2024-03-01 16:36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将提高到5000美元
2024-03-01 15:39 人民币国际化 -
俞永福即将卸任,80后年轻化团队将接棒饿了么
2024-03-01 15: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1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75.64亿元,同比增长73.3%
2024-03-01 15:20 -
三大股指小幅上涨,沪指近一个月反弹15%
2024-03-01 12:34 观网财经-金融 -
2月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024-03-01 09:59 -
“靠大搞基建带动,印度上季度GDP同比增长8.4%”
2024-03-01 09:32 印度惊奇 -
今起2023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需要注意什么?
2024-03-01 08:52 -
阿里云在打一场关于社会效率的价格战
2024-02-29 22:28 -
沪指重返3000点,个股涨回来了吗?
2024-02-29 22:22 观网财经-金融 -
8连板后再度澄清暂未涉及Sora,这两家公司大跌
2024-02-29 18:08 观网财经-金融 -
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价,引发云计算价格战?
2024-02-29 17:50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评论 20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112“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55“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57“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361中医建议小孩多玩泥巴改善过敏,你怎么看?评论 299 赞 202从印度引进移民的说法遭中国网友反对评论 142 赞 103有泄密风险?印度大肆宣扬捡到PL-15E导弹残骸,并准备向美日英法等国分享?评论 100 赞 294小米会不会被美国拉进黑名单?评论 87 赞 105如果菲律宾胆敢军事介入台海冲突,我们将予以迎头痛击!评论 81 赞 186开车路上,被成群结队的骑士逼停让行,这种情况你会让行吗?评论 63 赞 27被打后还手属于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如何认定?来看案例评论 56 赞 108错题本的咋用?可以不用!不用可能更好!评论 55 赞 229原汁原味的“西式民主”:罗马尼亚大选奇迹!评论 50 赞 3210年轻中产,已经谈不起恋爱了评论 47 赞 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
鲁比奥急了:美国没有退出世界,也不会被中国取代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
为对抗中俄,特朗普砸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
-
“俄方将向中国通报谈判的所有细节”
-
光天化日下,墨西哥首都市长秘书与顾问被枪杀
-
法德喊话欧盟:赶紧取消,不然输给中美
-
日本农相辞职,此前称“从未买过大米,我家大米多到可以卖了”
-
5月LPR下调0.1%,百万30年贷款少还1.96万
-
被指过于“亲华”,李在明:不能全盘押注美国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蛋糕当然会作大。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蛋糕”都在变大,只是“蛋糕”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不一样而已,只是“蛋糕”的分配不同而已。
看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
美国蛋糕号称比中国的还要大,但美国只有3.4亿人。“城市化率”相当高,美国真正从事种地的农业人口不到500万,只占人口的2%。
但是美国的股市表明美国七大科技公司,2012年底仅占总市值8.5%,2020达24.6%;2023已达31%,利润占比,也从2011年年报的7.4%,到2020年中报,占比高达29%。
“七巨头”合计市值在本月初达到12.5万亿美元,超过了东京和纽约这类国际大都市的GDP,甚至相当于日本、法国和英国三国股市的市值总和。
一边是财富加速向少数的公司快速集中,一边是美国、英国、日本政府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街上的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