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姚洋:中国经济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离不开老百姓衣食住行
最后更新: 2024-02-21 21:26:07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潜力在哪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者怎样统筹?
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接受“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访谈时提到,中国人的心态要改变,不要以为我们还“小”,对他人没有构成竞争威胁,我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制造能力对其他国家的冲击。
在谈到人口高质量发展时,姚洋认为,教育内卷严重影响中国生育率,因此他呼吁缩短学制,取消中考。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地方债、乡村振兴、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4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访谈/观察者网 王慧 整理/房佶宜 林琛力 编辑/冯雪 朱敏洁】
观察者网: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16次提到了“高质量发展”,并且强调“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然会经历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年中国的GDP,趋势就是不断放缓的。您觉得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姚洋:我觉得首先要聊一聊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方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从过去的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内涵式、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模式。过去几十年里,我认为这方面我国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也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一直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得相当成功,特别是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我国在技术进步领域实际上走得非常快,在AI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已经进入世界前沿。
在即时AI方面,我们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GPT上,因为GPT是一种一般的人工智能,目前美国做得最好,但在一些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方面,中国走得非常快。新能源汽车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有信心。
第二,要经历转型的阵痛期,因为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都是外延式扩张,会积累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债务,金融、地产扩张等,这些都需要调整,会感受到一些阵痛。
这几年中国经济有些起伏,其实和这些调整是相关的,但好多人看不清楚,就以为中国经济不行了,实际上不是中国经济不行,而是有意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在短期内肯定会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是自然现象。
反之,我们应该意识到,本世纪前十年那种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其实是“不正常”的,因为增长太快了,这么大的经济体,每年增长12%、13%,这种增速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下降了一些,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福利提高了。例如,过去15年来高铁大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福利。现在中国人的地理概念完全变了,过去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机票也比较贵,但现在一天就可以走一个来回。
图自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虽然增速没那么快,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所以眼睛不能只盯着GDP数字,而是要更加长远地看到中国经济的调整。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动力和潜力,您觉得动力源在哪里?
姚洋:我觉得到处都是动力源。有些人问经济学家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我说到处都是风口。
比如做服装的SHEIN(希音),这家公司即将在美国上市,一开始估值是1000亿美元,现在大约在600-700亿美元,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在服装行业能出这样一家巨型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蜜雪冰城,三四线城市到处都是,该公司一年营收超过100个亿,净利润率特别高,约为20%。
所以说中国经济到处都是风口,而且最容易产生风口的,可能还是老百姓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其实,高科技并不养人,创造就业岗位较少,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还是要关注衣食住行。
观察者网:您认为,我们要从衣食住行出发,来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但资本总是喜欢追逐高科技产品。
姚洋:那是应该的,资本追逐高科技,高科技才能发展。但即使有很多资金去追求高科技,它的量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大盘子”是比较小的,绝大多数资金还是在投资所谓的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的升级潜力非常大。例如垂直AI问题,我有一位校友在上海做建筑设计,但实际上真正设计建筑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建筑不需要多少设计,就是方盒子,所以很多都是重复性劳动。这位校友和合作者一起做了垂直AI,完全替代了这些工作。
所以任何行业都可以有发展的前景,不要小看这些传统行业,它们也在升级。
即使是重度污染行业也有发展,从污染变为绿色,本身就是提升,也算是一种高质量发展。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高质量发展时,特别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您觉得这两者应该如何统筹,难点又在哪里?
姚洋:我觉得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理解的安全主要还是国际安全。现在看来,美国对中国的禁运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主要是芯片等其他高技术领域以及技术本身。
首先,我们要有信心,不要怕。例如,华为突破了限制,美国也拿它没办法,美国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次,不要其夸大影响。美国知道制裁中国,对其自身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为那些芯片大厂一旦失去中国市场,销售额就会下降很多。例如,高通在美国禁运之前,中国市场占其总收入的60%。所以,不要把美国制裁想象得那么严重,美国国内也会有一些力量牵制美国政府。
对我们来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要深度融入整个世界的产业链。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就有了产业韧性,而韧性是最好的安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隐瞒冲撞拿不出录像,岛内都看不下去了
2024-02-21 21:25 两岸关系 -
国台办:台湾方面须给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明确交代
2024-02-21 21:02 两岸关系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024-02-21 19:29 -
石泰峰在京会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2024-02-21 18:38 -
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启动
2024-02-21 17:11 中国经济 -
-
10家央企签订倡议书: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024-02-21 16:34 国企备忘录 -
稻油轮作项目评标专家收50万元好处费,官方回应
2024-02-21 15:21 廉政风暴 -
最高检谈“獐子岛案”:全面惩处涉上市公司违法犯罪
2024-02-21 15:15 大公司 -
今日辟谣(2024年2月21日)
2024-02-21 14:46 -
贵阳警方:两人上坟祭拜引发山火,分别被刑拘和行政处罚
2024-02-21 14:39 -
51人被追责,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24-02-21 13:53 安全生产 -
“好多人看不清楚,以为中国经济不行了,其实是……”
2024-02-21 13:42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一个国家把产业从头到尾都做全了,反倒和世界脱钩了”
2024-02-21 13:42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我们不能理解他国对中国制造能力的恐惧,给你讲个笑话……”
2024-02-21 13:42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姚洋:“未富先老”不是坏事,“未富”对冲“先老”
2024-02-21 13:42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姚洋:我呼吁取消中考
2024-02-21 13:42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江苏一医院门诊大厅顶棚大面积垮塌,无伤亡
2024-02-21 13:32 安全生产 -
油罐车等6车连撞,32吨汽油泄漏!消防紧急救援
2024-02-21 13:12 -
贵州普安山火两名扑救人员不幸牺牲
2024-02-21 12:45
相关推荐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评论 8“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评论 32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评论 84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中国物流升维? 评论 61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人员遭枪杀 评论 2061关于银行存取款那点事评论 176 赞 792重磅!俄军A-100手搓18年宣告失败,美军放弃E-7A预警机!中国的机会来了?评论 158 赞 503“圣雄”甘地:印度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评论 135 赞 1404这是一个许愿池,如果520女人送男人礼物大家想要什么?评论 104 赞 15日本世博会惊现密密麻麻虫群!场馆爬满虫子,游客吓到四处逃窜,有人被咬!评论 98 赞 146用大白话,讲讲鸿蒙电脑对国产替代的意义评论 96 赞 417评论 | 整个国家“大赢特赢”,印度主流媒体有多疯狂?评论 77 赞 168驾驶:任务vs乐趣≈燕雀vs鸿鹄?评论 76 赞 59美国的未来将是另一个阿根廷评论 72 赞 51最新闻 Hot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
“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
莫迪:巴基斯坦不会从印度河水中获得水资源
-
首次!比亚迪在欧洲超越特斯拉
-
尴尬了…特朗普举着刚果(金)的照片指控南非
-
“特朗普对以色列愈发不满,扭头联系哈马斯”
-
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
82%→86%,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
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中国物流升维?
-
“关键时刻,中国东盟谈妥了”
-
美高级官员:听了,但没完全听
-
澳总理还想访华,“这肯定是件好事”
-
“AI教母”警告:特朗普这么干危及美国科技主导地位
-
马斯克:中国实力不一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
“俄罗斯士兵渴望和平,但还想继续前进”
-
细节曝光:枪手装成路人,要求保安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