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湖南链
爱链湖南,链你所爱!

长沙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获批

更新时间:08-16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值首个“全国生态日”,记者从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长沙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已正式获批,规划总面积11816.14平方公里,明确11个修复分区,划定17个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谋划8类44项重大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因此,本轮规划总体目标为:通过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多措并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筑起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水洲城”。

2025年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发展示范

人们常用“七山一水二分田”来概括长沙的自然资源格局,其中,山水林田总面积占市域总面积70%以上。

本轮规划结合生态修复任务,统筹全市山水林田城一体化保护修复,共谋划8类44项重大工程,主要涉及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要生态廊道等区域。

其中明确:至2025年,一江六河流域沿线生态功能明显恢复,区域生态廊道体系基本建立,总体生态格局明显优化,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发展示范;

至2035年,全域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持续优化,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巩固,全面构建安全、健康、美丽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通过科学布局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美丽长沙的轮廓必将更加清晰。”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健全生态系统

近年来,长沙全面推进“森林长沙”建设、东西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保护、市级生态廊道建设和“一江六河”保护治理、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等系统工程,市域生态系统品质得到不断优化。

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精准施策“一河(湖)一策”,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年度水质优良率为100%,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100%,农村供水合格率高出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建成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90个、市级美丽幸福河30条。

同时,长沙因地制宜采用“生态修复+综合整治”模式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提升;借助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普瑞大道西延线等项目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现有效耕地面积和质量稳步增加,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