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新基建浪潮将如何重塑产业价值链?

更新时间:07-29信息来源:钛媒体


7月20日,钛媒体全球连线科技月举办新基建板块系列论坛。在钛媒体的新基建圆桌对话,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官万宁、中国华能集团原CIO朱卫列、北高峰资本及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天鹰资本创始合伙人迟景朝、《5G革命》作者陈志刚几位大咖,共同探讨新基建浪潮将如何重塑产业价值链。

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中存在哪些误区?

国务院国资委的国资信息监管的信息化专家小组的副组长,也是前中国华能集团的首席信息师朱卫列在圆桌讨论前进行了主题分享。本次以《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化创新之路》为题的分享中,他着重谈到了工业互联网概念中存在的五大认知误区。

1,“平台”、“算法”思维不完全适用于工业互联网

我们在做智能化的时候,主要是做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这两种智能化在很多的特征选择上,是非常简单的,往往忽视了工业做智能化核心内容。

真正做工业智能化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数据是第一要务,没有数据肯定是跑不出来的,但是算法,实际上很多开源的算法已经可以解决很多工业上的问题。另外,在算力已经是基础性工程,可以被解决。真正做工业智能的难点在于厘清工业的逻辑关系、知识、特别是领域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知识图谱”在工业中应用受限,工业智能化突破方向是寻找工业机理

知识图谱的概念在IT界是非常的火,但是实践结果发现,知识图谱对于通常2C的很多知识可以使用,但是在工业领域、工业数据中,知识图谱很难做到定量分析,定量精准度不够。

所以,只以“知识图谱”这条道路作为工业智能化核心突破方向的话,很难做到数据的精准定量关系。我们在做工业里头,需要走另外一条道路——通过工业大数据和工业机理分析,并且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技术,找到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3,工业互联网应当是重平台、重应用

现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很多工业企业受互联网影响,也提出工业互联网应该是“重平台、轻应用”,甚至还提出了“微应用”、“App上云”等等,但这恰恰是没有深入工业。

“重平台、轻应用”在互联网公司是适用的,但并不适合工业领域。工业领域要做智能的分析,手机点几下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所以,工业领域一定是“重应用”,而不是“轻应用”。这样相比起来,如果我们在应用里头放上人工智能的技术,把人工的技术很好的和工业相结合,这个技术就远比我们做一些平台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

4,旧的概念又被提起,影响整个工业互联网建设

我们在做平台时,发现很多几年前的旧概念、旧平台又被提起,比如“hadoop”等等大数据平台,特别是平台开发商,频繁提起这些旧概念,也会产生误导。很多企业可能根本用不到这样的平台,也来采购,这样的现象也影响了整个工业互联网建设。

5,对“平台”认知不清:工业互联网应该是分布式架构,而不是互联网平台

我们强调工业互联网的时候,应该对“平台”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它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很有可能是一个企业有一个或N个平台,然后再互联;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平台,又产生新的互联,这才是工业互联网。如果仅在一个企业里做工业互联网,只能算是企业内网,不可能称之为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朱卫列最后总结道,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化建设,一定要走一条创新的道路,千万不要抄袭别人的概念。“我们已经找到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一个突破口,后续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这样的一个战略机遇期了。我希望我们国家能把这个领域,在世界领域能够有所突破,走向前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里头,中国应该走在前列。”

新基建“新”在哪?

《5G革命》的作者陈志刚认为,中国的新基建和美国当年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异曲同工的。对于美国当年信息高速公路出现以后,导致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新基建,也具备同样的功效,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新基建”对于未来中国乃至世界,会带来导致整个全球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那部分,整个在全球空间上地理布局的一个变化。因为数据要素会参与整个市场的要素的生产,参与分配,会改变中国经济。以及从全球到中国这种经济空间的布局。这个变化会非常明显。

第三个,新基建的建设,会给整个中国或者是全世界创造一些新的产业,新的业态。

闵万里是北高峰资本及坤湛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在创业之前,他在阿里负责技术方面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在工业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

闵万里认为,新基建的“新”,体现在三点:首先是体现在动机上,第二个是手段上,第三个是内涵上。动机是为了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长期投资,不是一个短期刺激。手段上的新,是指5G、数据中心以及AI、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软硬兼施。

内涵“新”:新的动能,不再是靠拼体力,拼汗水,拼我们的人口红利,实际上是要找到的是什么?就是在行业当中,新的价值创造的方式和空间。

闵万里表示,新基建是让我们在老的产业当中找到新的价值,这是一个最大的创新。“在别人已经放弃的一个产业,或者是觉得没有发展潜力一个产业当中,你利用了新技术,找到了新的价值。”

而且,对于产业里的“老专家、老师傅”来讲,新基建是他们的一个崭新的机会。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落到产业当中去的时候,一定要有产业里面的引路人。

在这当中,要避免出现惯性思维。特别是流量思维,在技术下产业当中渗透是要不得的,相反,我们需要耐心和理性,要把流量思维转变为质量思维。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解决新技术如何与传统工业融合、解决“两套人马”的问题。闵万里认为,我们从以往的流程驱动型转化为智能驱动型,智能驱动型实现的是以价值作为导引,以现在的问题为导向,以这些新技术作为推动力,寻找到创造新价值的这样一个通道。

在实践的过程中,朱卫列及他的团队发现,算法工程师和机理工程师一起来走,这样的道路或许是未来破解我们工业领域智能化的一条很好的道路。

据迟景朝介绍,作为资方,天鹰资本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也会希望最好一套人马有两个方向来组成的,既有新的技术,同时又有行业的know-how,这种组合的团队,往往创业的成功概率相对更高。

朱卫列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新基建”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不能是为了申请项目或者是为了上市把路走歪。要坚持脚踏实地的把“新基建”走好。

如何寻找“新基建”人才?

目前,新基建存在420万的人才缺口,我们该如何去引导更多人才进入新基建领域?同时又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傅也成为我们新基建产业转型的这样的一个中心、核心力量?

闵万里认为,产业智能人才、新基建人才,更有可能出现在产业中,因为行业知识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真知才能够出来。“身兼多种才艺,既懂行业,又能够上手去干一些AI的这样混合型的人才,恰恰是今天产业智能的时代,最缺的先锋队。”

 第二点,如何让产业人才和新技术人才彼此看到价值,彼此能够认可对方,在这样一个相向而行或者是相互握手的过程当中,彼此都能变得更好,而且最后产出来的一定是在新机理,新智能的高度上创造出来的新价值。

朱卫列谈到,人才问题是全球范围的大问题,我们还是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要一味模仿,照抄国外。

新基建有哪些投资机会?

天鹰资本在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关注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并且在2017年“All in”到这个赛道方向中。经过四年多的沉淀,目前已经到了收获期。据天鹰资本创始合伙人迟景朝介绍,以2016年天鹰资本投资的酷特智能协同制造为代表,已经登陆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得到了良好反馈。

迟景朝表示,在经过对科创板所有企业进行分析后,天鹰资本发现,科创板上很多的企业都是“制造业+新技术”的典型企业。

这些公司平均的毛利润都将近在50%左右,相对于很多传统制造业来说,有很大提升。传统的制造业毛利润只有20%、30%,甚至是可能会更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国家从资本市场层面来说,已经开始支持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新技术,5G的技术,以及AI的技术这样所有的技术应用,将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巨大帮助。

天鹰资本在看智能制造企业时是非常稳健的。最近许多这类企业会出现高估值现象,但这些项目估值都会有个非常漫长的估值回落过程。这是因为,制造业、传统工业容不下“虚的水分”,仅靠资本、概念追捧,业绩跟不上,估值一定会有巨大的回落空间。

迟景朝认为,新基建出现的时机“恰在其时”。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是为未来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设施,这些“新基建”将会优化我们整个生产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的制造业,都存在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的空间。而作为资本方,在投资“新基建”时,可能偶尔也会炒炒概念,但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没有办法像消费互联网一样靠烧钱烧出来。

据迟景朝介绍,天鹰资本在“新基建”赛道上发现,制造人都是精打细算,很难出现玩儿概念的情况。

另外,迟景朝认为,未来如果工业互联网打通以后,再连上消费互联网,将对整个工业和消费终端都是一个巨大的颠覆,这里面蕴含很多行业升级机会,也蕴含很多投资机会。(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