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破除我执,快乐起,智慧生

更新时间:05-13信息来源:觉者看世界


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亮不是鸡说了算,关键是谁醒了。

醒来的过了一天,没醒的过了一生。

现代科学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

一个人如果快乐,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提升身体状态。

一个人如果抑郁、郁闷,那么身体状况就会随之下降。

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就是功夫。

保持快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就可以获得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有活在当下的智慧。

现在,追求自由的人很多,认为自己不自由的人也很多。

但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不自由,归结于外界的侵略和挤压。

比如,父母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孩子,朋友要求你做个怎样的朋友,老师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学生,社会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公民,老板要求你做个怎样的下属……

外界对你有着各种期待,你选择迎合,还是拒绝?

有的人总在迎合,总在满足别人的期待,日久天长,他们就会觉得很累。

但事实上,让他们产生这种感觉的,不是任何事,也不是任何人,而是他们自己的心。

香水,97%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

人也是这样,97%的东西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3%,包括人的修养、品格、欲望,决定了人的快乐、痛苦。

多年的学习,更多的是教给我们知识,而不是结合实践运用知识的方法;

是对世界和社会现象的定义,而不是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现实的法则。

说白了,我们的学校教育,离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现实,太远了。

二十多岁之前还能够装作没看见,得过且过。

到了大学毕业或者读研的年纪了,还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日子,很可能自己都受不了了。

人生的所有迷茫和焦虑,本质上都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因为,外界想要挤压你也罢,不想挤压你也罢,都是外界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假如你拥有自己的心灵,就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坚持自己的方向,何必理会外界怎么对你?

而且,好多东西,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也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所以,不要老盯着挫折、烦恼、失败,要安住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首先,就要超越当下的概念与欲望,自主地选择自己该走的路。

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专注于当下的人,不对过去做无谓的得失计较,对于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他们的心宁静而清明,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的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专注于某件事的条件。

一个人每天要受到无数信息的诱惑,又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摆脱“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种把握现在,专注当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多数人都会告诉大家,要想摆脱迷茫和焦虑,一定要采取行动。

你经常觉得累,并不是因为你做了很多,相反,是你做得太少。

那些能够使你充满蓬勃生机的事情,你做得太少了。

很多事你不做,会觉得一点希望没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机会就在过程中。

但我想说的是,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动路径都是错误的。

蛮干比没干还惨,打乱仗永远是没有胜率的。

但如果出现了方向性错误,甚至进入思维上的误区,还是很可能干了很多,但做不成事。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动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所产生的挫败感,将会成倍地带来迷茫和焦虑。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失败。

所谓失败,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我见过许多有野心、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毕业十余年了,人生却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从大学毕业算起,他们创过业,进过企业当文员,考过事业单位,换过城市和行业。

按照他们的预期来看,几乎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他们就是“寻找者”,一直在找,一直在换线,不能专注。

人生无外乎寻找、改变、适应。

1、而寻找者的典型思维和性格是,试图不断寻找未来,总觉得这个不好,下一个会更好,包括谈恋爱;

2、总是想要改变过去,后悔当初如何如何,假如我的家庭是那样又如何如何;

3、最终是不断适应自己并不满意的现状,然后安慰自己“我适应这个环境真不容易”。

过上一阵风平浪静的日子,直到对现状彻底厌倦,重新开始寻找、悔恨、适应,周而复始,蹉跎岁月。

其实,跳出这种轮回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这种“思维循环”。

其核心法则只是稍微改变一下顺序:“寻找过去,适应未来,改变现状”。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看他能否正视自己的过去。

寻找过去的意思,就是不要回避无法改变的过去,而是重新梳理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是怎么就变成现在这样的。

因果因果,过去是因,现在是果,找不到过去的因,也就理解不了现在的果。

这个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认清自己。

你只有去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做全方位的反思、总结,找到导致你现在痛苦、困惑、迷茫的问题根源,才可能知道未来应该怎么样去改进,应该寻找什么样的路径。

然后关键来了,一定是要立足于适应未来,然后改变现状;而不是只想着如何改变未来,但却在现状的泥坑中越陷越深,甚至感到很舒适。

他们的区别在于,用你想要去适应的未来,牵引你改变现状。

你觉得自己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在哪里、在做什么?

从未来更“理想态”的你出发,去改变现在不符合未来的地方。

这种思维,就是改变者思维。

比如,发现者有点像渣男,对每一个女朋友都是先经历热恋到厌倦地全过程,最后以“性格不合”为由分手,然后再去找下一个能更符合的女生。

而改变者更像是一个泥塑手艺人,不管手里面是一坨什么样的泥巴,靠着心里想的未来要捏出一个什么样的形状,然后一点点地粗磨细抠,最后硬生生地捏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

马云曾在湖畔大学演讲时说:

1、企业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

2、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你本身就是问题;

3、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就能坐多高的位置。

这3句话可以完美解释多数人为什么不断尝试却一直没有出路,因为所有的尝试都是在制造新的问题,成为“坑王”,而不是先解决好原有的问题。

那么,第二个让人伤心的问题来了。

道理我都懂,但实在是不想动啊。

相对于那些被没有收获打败的人,更多的人是被自己的惰性打败的。

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所有的改变都要付出。

活在这世上,就没什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

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真正的快乐,是忘我的,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活久见,轻松的道路只有一种:降维打击。

你在北上广打拼多年,用那里的房子置换到三线城市,虽然不甘心,但房子一定会大很多;从大公司出来的经理层,跳到一家初创公司就得是高管了;在中央部委当了一个副处长不过是人生刚起步,有机会去地方挂职,上来就得是副县长——这是多少人一生奋斗的终点了。

15岁时得到了5岁时热爱的洋娃娃,25岁终于有钱买到了20岁时喜爱的那条连衣裙:——生活往往是这样,你总得要往前多走很多步,才能到得了那看着就在你前面的那一步。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冒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降维打击最重要的几样东西,人脉,资金,经验……

当这些你都没有的时候,还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降维打击:思维能力。

从1921年建党,到***在党内逐步取得领导地位,至少过了15年,和党内其他大佬相比,他的资历、学历、职位,并没有明显优势。

他能一步步走出来,打败博古、王明、张国焘,靠的就是强到可怕的思维能力。

翻阅关于***的书籍,你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在长征之前,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反对”、“不同意”,而前面往往还跟着三个字“***”。

那时的他经常一开会就开群嘲:你们说的都不对,下面听我说……

瞿秋白曾经评价说: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其实,革命时期,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说得对,我们就跟你走。

而***,就总能在面对很多重大关头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思考,为大家指出正确的路;或者在跟着其他人走错了路,受到挫折时,回头发现还是***说的对。

决定他和其他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在用正确的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

世界上80%的人都不会主动运用规律,只有极少数人才会用规律来谋事。(东方有“能量、规律”的文化,西方有“资源、工具”的智慧,这二者融会贯通方能成事。)

规律的来源一是习得,有人教,有地方学;二是总结反思,打一次仗总结一次经验,避免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如果每一次吃了亏,换个时间再摔一次,连摔得姿势都一模一样,不迷茫不焦虑才怪。

当你知道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去生活中验证它。(天性、本性、习性三性合一)

这里重点说一下,怎么去使用规律?

很多人,三十多岁了,做人做事还显得不成熟,就在于从没有试图从生活工作中去总结规律,再用规律来指导自己。

要想运用规律,首先要记得这些规律;比如概率定理,大数法则等,本质也是一种规律,要想用的时候得心应手,一定要熟记熟背,基本都成了本能反应。

生活中的规律同样如此,那些你觉得有道理、有指导意义的东西,看到了就要记下来,然后反复去看,反复记忆。

哪怕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果记不住,也等于没用。

然后把规律固化为原则。(体、用、术)

规律是认识,原则是规律指导下的,经过多次验证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

建立了自己的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你在面对问题时的决策和行动难度。

比如,你活着时帮助别人,布施别人,死后,这精神就会被儿子、孙子或者你身边的人继承下去,甚至变成一个故事、一首民谣,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拥有这种精神,让他们也去帮助别人。

这就是岁月毁不掉的功德。

它不是有形的财富,却比有形的财富更宝贵。

因为,财富是无常的,功德却能实现相对的永恒。

现在你一讲原则,就会有人来讲灵活。

原则是什么,就是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

所谓的灵活,永远是方式手段层面,前提是,你要先有了思维层面的原则。

都成年人了,价值观还不停摇摆,一会儿受这个影响、一会儿受那个影响,是非常危险的事。

而机遇这种东西,多数时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只能先做好自己的准备,思维上的、做事方法上的,然后在时间的长河中等待时机。

从概率论上讲,每个人这辈子都会遇到数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不要觉得是自己遇不到机会,更多的,应该是想想机会来了自己能不能抓住。

在这之前,调整好心态,利用好时间,打磨自己。

其实,大器晚成的人,年轻的时候也没有闲着。

从来不可能哪个人年轻的时候天天就躺着,然后过了多少年,就突然能大器晚成了。

时间就像爱情,你不辜负她,她才不会辜负你。

再叛逆的青春,都会成为过往;时间浪费了,也就浪费了。

站在当下,你无法再去改变之前走过来的路;但从此时此处开始,不同的心态和行为选择,却可以决定未来的走向。

不要妄想一夜成名、一朝得志,***这样的“天选之人”,关于胜利最重要的法则也是:积小胜为大胜。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一定要明白,你之所以会被世界的大海裹挟,不是因为你只是一叶小舟,而是因为你不是大海。

你想想看,泰坦尼克号那么庞大,能载着那么多人在大海上航行,无疑是一位海上巨人,但它仍然被大海吞噬了。

相反,体积和力量远小于泰坦尼克号的水沫,却不一定会被大海淹没。

因为,它既是自己,又是大海,它没有需要畏惧的对象,也没有需要对抗的仇敌。这才是真正的无畏、无敌和自由。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被命运的浪花裹挟,永远得不到自由,不能拥有你自己,也不能自主心灵与命运,不能成为人的本体。

人的本体,必须有人的自主性。

不追求物质和规则造作的自由,他们追求心灵的知足与坦然。

这颗心里,就有最本真的自由。

他们不用依赖外部条件,也不用去心外寻找——宗教的“解脱”也罢,“涅槃”也罢,本质上就是这种自由。

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