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中国链
爱链中国,链你所爱!

三分法:结构化解读智能制造

更新时间:11-25信息来源: 三之一智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三”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近义词有:“参”、“中”、“和”、“合”,等等。由“三”的概念延展开,就产生了所谓的“三分法”思维。本文中,笔者尝试用“三分法”思维,结构化解读智能制造的核心内涵,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智能制造。

三物态: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

从物料学的角度看,智能制造涉及到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三种形态的物料。也可以说,智能制造就是智能地将原材料转化为(智能)产成品的过程;过程中,则以中间态——在制品作为桥梁。如果说智能制造是企业智能地创造价值的过程,那么,原材料是企业与供应商进行价值交换的载体,在制品是企业与股东和员工进行价值交换的载体,产成品是企业与客户进行价值交换的载体。

在智能化时代,管理对象也将智能化,它们将在连接、通讯、感知、计算等方面的得到增强,原材料将变成智能原材料,在制品将变成智能在制品,产成品将变成智能产成品(Smart Connected Products,SCP)。

智能制造的三物态

三能力:人员、流程、技术或工具

如果把智能制造视为一种能力的话,那么,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三类: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es)、技术或工具(Technology and Tools),简称PPT2。因为侧重点不同,业内有三种类型的制造哲学:以人员为中心的Know-how,比如以日本企业为代表所倡导的精益生产;以流程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Know-how,比如以美国企业为代表所应用的ERP、APS;以流程和工具(包括设备)为中心的Know-how,比如以德国企业为代表所应用的工业自动化。

很多时候,人们谈智能制造,谈大数据,谈人工智能或物联网,这是从技术使能的角度,从技术和工具的角度去谈,没有充分考虑人员和流程等因素,这是不够全面的。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上述三种制造哲学日益融合,并具有由数据驱动(Data-driven)来实现人员、过程、技术与工具等之间的完美融合和制造过程的PDCA闭环等鲜明特征,而人员也将变成智能组织和人员,流程将变成智能流程,技术和工具也将变成智能的技术和工具。

智能制造的三能力

三绩效:质量、成本和速度

智能制造,制造是主语,智能是修饰;因而,智能制造的绩效指标与传统制造类似,即整个制造系统在质量、成本和速度等方面的要求。既然是“智能”的制造,那么,智能制造应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当前,有些人脱离质量、成本、速度等制造绩效去大谈、特谈工业物联网或智能制造,违背了制造的“初心”,那只能是“伪智能”。

智能制造不仅要求有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而且要实现制造绩效的智能化管理;即从制造绩效的可视化(4W,When、What、Where和Who),到制造绩效的透明化(Why),再到制造绩效的可预测和可配置,不断逼近精益、自主和智能的极限。

智能制造的三绩效

三层次:决策、管理和操作

企业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创造利润。那么,利润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想出来的,其次是管理出来的,再次是做出来的;想出来是做正确的事情,管出来和做出来是正确地做事情;想出来的利润靠上层的经营决策,管出来的利润靠中层的管理执行,做出来的利润靠基层的业务操作;上层的管理决策,中层的管理执行和基层的业务操作构成了企业运作的立体框架。

经营决策是做“势”,管理执行是做“式”,业务操作是做“事”;从这个意义来说,智能制造应该包括智能的经营决策、智能的管理执行和智能的业务操作。智能的经营决策是智能地做“势”,即,时刻保持“企天合一”;智能的管理执行是智能地做“式”,即,搭建精益的制造体系;智能的业务操作是智能地做“事”,即,自动化或少人化的现场作业;后两者也是工业4.0中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的主要内容。

智能制造的三层次

三网络:供应网、制造网和需求网

对社会而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化大协作;在智能时代,这种协作的水平应该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以便更优地配置社会资源。对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自身,更取决于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为了获得并保持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制造企业必须与上游的供应商网络(供应网)和下游的经销商或客户网络(需求网)建立起有机分工、信息透明、高度协同和集成的协作关系。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智能制造应该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智能分工、智能协同和智能集成,这也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工业4.0中横向集成的应有之义。

智能制造的三网络

三阶段:单体、平台和生态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是产品和服务的重塑,中级阶段是研发、采购和制造等运作体系的重塑,高级阶段是商业模式的重塑。从商业模式的生命力等角度来说,单体企业中产品销售式商业模式不如平台企业中产品销售+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而平台式商业模式则不如智慧众志、资源和资本众筹、风险和收益共担共享的企业生态。单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制造,平台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解析,企业生态的核心能力是连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打破了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将逐渐下降,企业生态也将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企业引领生态,中型企业助力生态,小型企业顺应生态;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智能制造就是要帮助企业从单体经营走向平台发展,从平台发展走向企业生态,在智能企业生态中获得一席之地。

智能制造的三阶段

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从宏观来讲,智能制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从中观来讲,智能制造是产业集群的协作趋势;从微观来讲,智能制造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集约化,是企业运作形式的升级;如果宏观、中观、微观搅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云里雾里。本文中,笔者采用三分法,分别从物料,能力、绩效、运营、网络、生态等六个角度,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点到网,对智能制造的核心内涵进行了剖析。总体来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智能制造的核心内涵不同;比如,在工厂物料层面,有所谓的智能原料、智能在制和智能产品或服务;在企业能力层面,有所谓的智能组织或员工、智能流程、智能技术和智能工具(包括设备);在企业运作层面,有所谓的智能经营决策、智能管理执行、智能业务操作;在制造绩效层面,有所谓的智能质量、智能成本和智能交期;在供应链协作层面,有所谓的智能网络、智能分工、智能协同和智能集成;在产业形态层面,有所谓的智能企业、智能产业和智能生态;只要前提弄清楚了,智能制造的内涵也就比较容易把握。

智能制造的内涵概要